山里人家的柿子树

山里人家的柿子树_第1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文/静公子M

已是深秋。

来这里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每到这个时候,上下班路上又能望见火红火红的柿子缀满枝头。

我在山里一所乡镇中学教书。穿过层层叠叠的山,走过弯弯曲曲的路,深秋里,温度越来越低,视野越来越逼仄。唯一能给人温暖的,就是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柿子树,不管是高大挺拔的,还是细小伶仃的,都同样硕果累累。真一片壮观!那沉甸甸的红玛瑙挂满枝头,压得枝丫都垂向地面,仿佛下一刻就会“咔嚓”一声,珠宝散落,满地火红。

偶尔会有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在公路边卖柿子。寒风里,他们简单地用木板和砖头搭一个卖货架,上面摆满了柿子,一层一层地像金字塔一样地摞起来,直到最上面只能放一个大柿子;或者是用购物袋子装起来,满满一大袋子,整齐地码在简易货架上;还有更随性的,直接摆在地上;有的甚至是直接从树上咔嚓来一个枝丫,上面挂满了柿子,颗颗鲜活饱满,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就是它的来源之处——大自然。

他们在路边摆摊,但从不吆喝,只是静静坐着。偶尔有车子停在路边,车里的人探头问价格,他们便面露笑意,就像介绍珍藏多年的宝贝一样,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柿子。他们拍着胸脯,发自肺腑地告诉你:这,真的好!

越往山里走,柿子树越多。山里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棵柿子树,有的在院子里,有的在路边,有的在田里,甚至你往半山腰一望,都是一簇火红。

这一片片,一簇簇火红,昭示着这里曾经兴旺热闹的过去。但如今,山里越来越萧索,即便是枝头鲜活欲滴的柿子,也掩盖不了树下早已荒芜的院落。杂草丛生,院墙坍圮,早已是人去屋空。

十一月的寒风里,漫山遍野的灰沉,独留枝头点点红。

但总有一些人,他们还留在这里,像十一月枝头的柿子,周围满是萧瑟,但依旧生机勃勃。他们春耕夏作,滴汗成雨,在琐碎中等待秋天,一天一天。除了田地里来自汗水的收成,还有自然的回馈,山楂,枣子,核桃,以及那一颗颗柿子。

他们守护着自己开垦的这片田地,以及关于这里的记忆。

是守候,牵挂,也许是别的原因罢,他们一直留在这里。

我终于停下来,走到柿子摊旁边。那摊子后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妈,脸色灰黄,皱纹横生,穿一件灰蓝色灯芯绒上衣,戴一顶黑色针织帽。

见我走来,大妈站起身,顺手拿起一个柿子,龇嘴笑着:“姑娘,尝一个!这个软溜溜的!”

我拿在手里,那柿子软嫩嫩的,光滑的细皮就像兜住了盈盈的一汪水一样!我小心翼翼地剥开一个口子,黄色的汁水就涌了出来,赶紧“吸溜”一口。

惊艳!这也太好吃了!

我来不及说话,惊喜地连连点头。

“自己家里的柿子树,二十多年了!比超市里的好吃多了!”


原创不易,合作请联系作者

本文被《青青草》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里人家的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