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侠隐》到《邪不压正》(一)

《邪不压正》是姜文最近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北洋三部曲”的收关之作,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讲的是一个民国时期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北平,主角李天然的复仇故事,看过小说就会知道,《侠隐》的节奏从容有度,张北海细细刻画,竭尽全力复原一个1937年的北平,描写李天然恪守的江湖规矩与时代冲撞的过程,而姜文没有则没有照搬他的故事。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小说,初看电影之时,会觉得主线给人单薄凌乱的感觉,如果看了小说对整个故事了然于心之后,再去看电影,才会发现关巧红的个人复仇,蓝青峰忍辱与狠毒背后所维护的国家尊严,朱潜龙的野心这些部分的添加,让《侠隐》本身的故事容量讲两个小时就已经足够的情况下,“故事”以外的“故事”多到快要溢出来,让电影时快时慢,不如《让子弹飞》那样的线索清晰,层层递进,有酣畅淋漓的观感,甚至会让人感觉一头雾水,不知道电影在表达什么,但我认为这些添加让姜文的角色更加的出彩,同时让电影有了更多的思考的方向。


所以电影整体的好坏不谈,纯以个人观点来对比小说的人物刻画,来捋捋姜文的改编,以及他表达的东西。


一,李天然


“侠隐”二字是原著中的无名诗人对李天然的尊称。小说中的李天然的确也是做到了“侠”和“隐”,他是缜密且克制的,自知背负师父一家的血债,不能轻举妄动,每次行动都埋伏良久、暗中窥探。


着一身黑,在后半夜溜进胡同,四下打量,猛地一跃而起,确认瓦未松动,再小心翼翼地踩过去,藏在屋顶。“一动不动,大气不出,注意观察对方的日常生活或任何意外举动。就这么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地暗中窥探,摸清楚了底细再做打算。”


几次三番后,成功地烧毁了羽田的仓库、又将其手刃。后又偷了山本的刀,用江湖规矩将其羞辱,到最后,再手刃朱潜龙等人。尽管也出现了破绽,但面对一步步揭开面纱的敌人,李天然大多藏在暗处,这是他的“隐”。


如偷剑一事。在小说中,李天然所偷是山本的剑。山本并非弑师的仇人,但他曾大言不惭地评价‘日本武术虽受益于中国,但如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侵犯了李天然的武林尊严。于是他和师叔联手盗走他的剑,并按照江湖规矩下达帖子,约山本单独对垒,并赤手战胜了持剑的山本。此举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过分仪式化,但这是他的“侠”。


这便是张北海的李天然。是一个坚定的复仇者,也是侠义的化身,是张北海想的一个符号用来追缅已逝去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侠隐》到《邪不压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