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是色相,而言值是心相。

颜值是色相,而言值是心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颜值,代表一个人的色相,

而言值,才是一个人骨子里的长相,

因为,言值是你灵魂的代言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这里的言值不是花言巧语的迎合别人,

这只能是虚情假意的自欺欺人。

刀子嘴豆腐心,这都是泄愤的借口。

心直口快,这是智慧不够。

攻击人的方式无外乎有两种,

一种是攻击身体,一种是语言的心灵摧毁。

能伤害到人的血肉之躯,是有形武器,

皮肉之苦,过些时日伤口便可痊愈。

心灵的打击,带有病毒性攻击武器,

伤人于无形之中,攻击人的要害,心灵。

烙印于心,经久不愈。

作案者不是亲人就是仇人,大多都是前者。

产生的不良情绪:

轻者,小到自卑、自责、易怒、傲慢,

大到弥散性的悲观冷漠,痛苦自责。

重者,小到自暴自弃、愤恨攻击、自我压抑。大到放弃治疗、放弃生命。

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情感淡漠、反应迟缓。

社会功能影响:

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争取,很努力也不出成绩、失误、搞砸、错失良机状况频出,犹豫不决。

所谓的与世无争,外表虽风平浪静,内心却已波涛汹涌。

人际交往方面,与人交往易紧张、易产生人际冲突、不爱与人交往、回避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冷漠型、攻击型或者讨好型。

此仇不报非君子,此仇若报太伤人。

伤人者也会自伤,自伤者亦是伤人。

内心的剑先要经由自己方能射向对方。

那么施害者不但也要背负良心的罪名,

还要为此愧疚自责。

那么,这心中的仇报还是不报呢?

报,必须报。

懂得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

一个人曾经怎样被对待过,

就会怎样的去对待别人。

曾经被攻击模式,

已经完全掌握且内化且自带自我升级功能,

在这里从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复仇者”的攻击模式,只是分享,期待读此文的人能有所悟。不敢好为人师的评价谁,请别对号入座,更不要用来分析家人,如果透过心理分析。能给你些许启示,让你更好的懂得自己和懂得家人,我将随喜赞叹。

关于对“复仇者”的心理分析如下:

有四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改头换面,借刀杀人,

高举正义善良正直的大旗,

站在道德的至高点,

借以各种理论或者名家,

作为强有力的杀伤武器,

来攻击对方(越亲近的人,攻击武力越强,因为攻击外人会招来杀身之祸,至少没那么安全),

这一切源于小时候曾经被家中的“掌门人”如此的“教诲”,习得一身童子功。


第二,笑里藏刀,明则玩笑和口误,实则暗藏杀机。

隐藏真实杀手身份(隐藏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自己是在隐藏,),

以平民的身份,用玩笑招式放暗箭。

或者用口误来攻击,以防御内心的敌意

用“无我”的境界去攻击,

只有骗过自己,便可以在攻击时不带敌意,

避免正面冲突,防御反击,保护自己。

就算受害人喊疼,这伤害是纯属意外,

因为我真的没有想伤害你的想法,

是你错怪我、冤枉我、太过于敏感啊……。

受害的人无处喊冤,

加害的人更没有愧疚自责。

一场故意伤人案件变成纯属意外事故,

就连伤人者也不自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第三,沉默不语,冷漠隔离。

当然,不是所有沉默都是攻击,有时候沉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对方,因为话一出口就会伤人,所以沉默最好。

冷漠隔离,是一种无声的攻击,

是一种心里的不屑一顾和蔑视。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是跟你没关系。

以上第二、第三种源于习得家中的“弱势群体”的招式。

第四,用自攻、自我毁灭、自暴自弃的方式来攻击对方,使得对方愧疚自责。

图片发自App

人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梁簌溟先生提出,人生需要处理三种关系:

人与自己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试问

若是不懂自己,何以懂他人呢?

若是不懂自己的心,

拿什么来跟对方交流呢?

就算是物质交换,

也要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吧。

若是不懂自己,

就算有人懂你,你也会误以为他不懂你。

若是不懂自己,

很容易淹没在别人的价值观和评判里。

若是不懂自己,

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爱自己?

若是不懂对方,

如何才能去爱对方?

如果养一盆花,如不懂它,可能就会枯萎。

如果养一个小动物,如不懂它,顿顿把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给它吃,它会生病死去。

若是你的孩子、父母、爱人、朋友,

你都不懂他们,

只是用你习惯的方式去对待,

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到头来伤人伤己。

如何才能懂自己呢?

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

可以找咨询师跟你一起探索生命,

心理咨询不只是解决心理问题,

更多是推动一个人的心灵成长。

也可以去有原则的参加心理学课程,

精神分析、绘画心理分析、解梦课程等。

分享几个日常生活中自我觉察的方法:

颜值是色相,而言值是心相。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理学观点:认知☞情感☞行为☞习惯

每个习惯的行为背后都是情感在推动(一件事做与不做,都有一万个理由,几乎都会选择让自己内心舒服的去做),

情感背后是根植于心的认知观念,

认知的种子是从我们出生时起,

就不断的埋进生命中各种各样的种子,

尤其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是最好的催眠。

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用的是什么系统,

可是我们渐渐的确成为一种习惯。

懂自己,从觉察每天习惯开始:

1、言语表达的习惯,

2、处理问题的习惯

3、情绪升起的习惯

4、思维方式的习惯

5、无意间歌谣、口误、失误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是你未知的自己。

言值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折射出自我灵魂的样子。

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看到他人的样子即是看到自己。

外面有,你心里也有,才能看得见。

外面没有,你心里有,你也看得见(心理学里这叫投射,也可以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外面有,你心里没有,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盲=亡+目=?

以前有人是文盲,现在有人是心盲。

文盲会影响人生成就,

而心盲会让自己的灵魂犹如处于地狱。

有这样一句名言跟大家共勉,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假如你生命的前半生属于别人,

活在别人的认为里。

那就把后半生还给你自己,

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期待在下一篇文章里,跟大家分享如何处理情绪。

如果生命是一条朝圣之旅,

愿所有的修心人,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用言执观言值,愿言值渡颜值。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颜值是色相,而言值是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