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见设计的陷阱

在设计领域有一条一直存在的信条就是“最好的设计是不可见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不可见设计的书,并且宣称“最好的用户界面就是没有用户界面”。但这些书都好像是点石成金(don't make me think)的翻版,坚持少即是多,被作为自己的设计准则。

但是我们要确信,产品需要保证它所需的可见性。即使有一千种反对的理由,但是仍有上百万优秀的可见性设计的例子。

许多人在谈论不可见概念时,都会提及海德格尔的“应在状态”(readiness-at-hand)与“显在状态”(present-at-hand)。当你在用一个工具的时候,比如你在用电脑看视频的时候,会无视电脑的存在,那么这个时候电脑是应在状态。但是忽然电脑卡了,死机了,你会意识到你是在用一台机器在看视频,那么这个时候便是处于显在状态。在通常的交互设计准则中,“应在状态”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当你感到你的工具变成“显在状态”的时候,你一般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要尝试去弄明白它,学会使用它。

但是通过大量的时间反复使用,即使是最差的设计也能变得可用。许多年前,我在观察客户服务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在用一些老式功能机(命令行、功能键、绿色屏幕)的时候并不会错过客户的任何一个电话。当我寻求他们的意见相帮他们升级系统的时候,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需要改进的意见,即使这是一个糟糕的系统。所以不可见设计并不是好设计的准则。

当一个产品处于“显在状态”的时候,不仅仅是意味着它的界面不可见,同时也增强了它的功能的映射感。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ipod的实体点击界面,它显示了ipod的功能是如何对应操作的,这个设计是将功能可见化。当一个产品的本身用户体验足够好,并且使用的它过程也能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才是一个好的设计。

每一辆车都可以带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但是法拉利的价格可比奇瑞贵多了。你可以在“应在状态”去驾驶一辆法拉利或者奇瑞,但是左右你选择的从来不是什么样的驾驶状态。这个道理不仅仅局限在奢侈品的领域。一个简简单单的开瓶器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产品可以让你在完成任务时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好。这才是用户体验设计的真正意义。

此外,不仅可见设计更可把握,而且更具有可用性。即使我们不去用一件产品,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有所了解。Amazon的语音产品Alexa使用的是语音界面,它并不可见。在设计的过程中它移除了许多“显在状态”,与此同时也带走了一些“应在状态”,这普遍存在一些语音与手势的操作系统中。更加可见,更加存在,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用一个产品,那么不可见设计将毫无用处。就像你经常在洗手间里会看到一个自动烘手机的边上会有抽纸,因为总有人不知道如何用手势去打开。

更有甚者,在一些场景内不可见设计是一个彻底的失误。隐藏一些不可兼得信息在不经常用的功能上是致命的。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微软的自适应菜单,会隐藏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导致许多用户不知道这些功能的存在。

我认为无论是可见还是不可见设计一定要遵循这三个原则:更美观、更简单、更合理。当你需要时便可见的设计才是良好的用户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可见设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