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三两岁啊,没了娘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娘的孩子通常都是凄惨的。李玩就是个没娘的孩子,却一点儿也不凄惨。
父母离异的李玩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是爷爷奶奶的宝贝疙瘩。爷爷奶奶的世界里满是李玩,每天都把李玩照顾得好好的。
爸爸虽然有了新的家庭,可对李玩的疼爱一点儿也不少。李玩一个电话,爸爸多忙也会赶来,来晚了李玩生气,还会千方百计哄李玩。
就连大李玩两岁的堂姐,也和全家人一样宠着李玩,帮她学英语,带她玩滑冰。李玩不开心了,堂姐就来奶奶家陪住陪玩,直到李玩高兴为止。
就因为没娘,一大家人都格外照顾李玩,生怕她受半点委曲。可生活不是家人,不会管你有娘没娘,该来的痛,该过的坎,一样都不会少。
这“坎”很快就来了。
爸爸给李玩买了一只狗,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每天跟爱因斯坦同吃同住,亲密无间。
爷爷不小心把爱因斯坦丢了,李玩疯了似的到处找。眼看着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后妈找来只差不多的狗冒充爱因斯坦。
得知狗找到了的李玩兴冲冲地跑回家,发现那不是爱因斯坦。全家人坚持说那就是爱因斯坦,就连一开始也说不是爱因斯坦的堂姐,在奶奶的目光示意下,也改口说也许是爱因斯坦脏了,所以看起来不太一样。
家人的想法很简单,只想丢狗风波尽快过去,生活早点回复正轨。可十三岁的李玩还是个孩子,而且还是个惯被呵护的孩子,她的眼里暂时还看不见他人,只有她自己,所以她不会换位思考,理解不了家人的想法,她心里过不去的坎是,为什么就没人能理解她对爱因斯坦的感情,居然随便找只狗来骗她,还异口同声地罔顾事实,指鹿为马?
想不通、孤独、绝望的李玩愤而离家,借酒消愁。
多年不曾出门的奶奶为寻找李玩而迷路未归,一向迁就李玩的爸爸终于忍无可忍,暴揍了李玩,揍完后又搂着李玩心疼不已。
看着种种心疼难受的爸爸,一直活在自己世界的李玩终于明白,原来不如意的并不只有她一人。爸爸希望李玩听话懂事,好好学习,不让他操心,可李玩偏偏三天两头地不让他省心;爷爷奶奶希望李玩尽快忘掉爱因斯坦,重新回到以前,可李玩偏要固执地寻找爱因斯坦;后妈希望丢狗风波早点平息,一大家子不再围绕着李玩转,但李玩偏要搅得全家不得安生。
看来生活对谁都是不容易的,李玩终于开始懂事了。
懂事了的李玩第二天放学回家,主动牵起了伪“爱因斯坦”,接受了这个代“爱因斯坦”的事实。
生命中的第一个坎,李玩算是跨过去了。跨过去这第一个坎,才能慢慢变成大人,否则就只能一直当孩子了。
果然,李玩越来越像大人了。
她不再怨怪爸爸自作主张报的英语小组,而是开始主动学习,本是弱势科目的英语,却在期中考试中拿了第一。
爸爸带李玩去看天文展览,却因记错日期白跑了一趟。李玩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撅嘴使性子,而是安慰爸爸,说下次再来。
因照顾李玩感受而被“雪藏”两年的弟弟,终究不可能一直“雪藏”下去。见到了弟弟的李玩既没有因爸爸又生了弟弟而不满,也没有因全家人瞒了她两年而生气,而是乖乖地配合起爸爸,和家人一起为弟弟庆生。
弟弟的登堂入室给了李玩更多做大人的机会,她越来越能理解人生的种种无奈,也越来越能接受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了。
对李玩来说,人生最大的不如意就是父母离婚,不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就连这个,李玩现在也能心无芥蒂、坦然接受了。在妈妈给爸爸打电话来问候她时,李玩也能云淡风轻地问爸爸妈妈是怎么开始的了;而当爸爸百感交集,呜咽不能成声时,李玩也能像个大人一样,安慰爸爸男人哭吧不是罪了。
就这样,李玩的青春期起于狗,终于弟弟。
一开始,她因“爱因斯坦”的真假而和全家人对抗,最终,她选择了与假“爱因斯坦”和解,与家人和解,与弟弟的到来和解,与父母离婚的命运和解。至此,李玩的童真年代结束了,她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虽然眼里不再有明亮的光,心里有淡淡的悲伤,但毕竟是成长了。
成长么,本来就是伴随着蜕变和磨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