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知是自己的机会

15年底16年开始,知识付费风潮大起,一大批公号还有创业者趁势而上,经过三年的血拼和跑马圈地,现在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得到、混沌、喜马拉雅的音频,还有若干公号,每个领域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就像得到的罗胖曾经说过的,每个细分领域都会跑出来呈明显马太效应的几家形成头部,头部之下、寸草不生。

我这种以进化为乐的终身学习者,自然是深度体验过各个APP和阅读各个公众号,线上线下都会参与了解,现在对于我来说,得到是比微信使用时间更多的APP,混沌已经卸载,喜马拉雅是积攒一段时间听冬吴同学会;公号也只剩下顾子明、王陶陶、司令、硬派健身还有正安寥寥几个每天都会看的内容,时间注意力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三年走下来,目前就是最受益、时间利用率最高的最优配比,深度、深刻,不耗辰光。

我对“知识”理解极为深刻,因为我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所以特别明晰什么是真知、什么是智者、以及什么对我最有助益,而越是真知就越能改变人生走向,当然也就越难获取,别看如今信息爆炸,看着门槛很低,所有人都能获取,但其实光是辨识真知就有巨大的门槛,某种程度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

微博和公众号是相对公开的环境,我们可以看留言者,那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也会发现这世上居然会有如此想法的人,看点赞数还会进一步发现不在少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以光年计,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可不就是真知么,从这个角度计算,知识不仅是力量,还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接受、无法承受的奢侈品。

很多人固执的认为知识就应该是免费的,而世界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真实情况是信息可以是免费的,但真知却更加昂贵,以前人们至少知道知识代表阶层,所有人都渴望学习,现在获取信息零成本,反而不知道珍惜,一说知识需要等价交换,放眼望去,大声痛骂者有之、无奈幽怨者有之、声嘶力竭者有之,各种各样对“收费”这事的不齿以及鄙视,内心的潜台词多半是这样:“你怎么可能、怎么可以收费呢?”

还有用心最险恶的结论:“如果付费是应该的,那穷人就活该学不到知识咯”。

这是险恶到恶毒的诡论,将本来是个体之间的自由交易强行上升到了“伟光正”的代表穷人的权益呐喊,其间毫无逻辑可言,还是野心家、懒惰者、无耻之人惯用的动不动就拿道德大帽子压人的行径,很令人生厌。

信息爆炸,知识是有价值的信息,但从知识到真知还需要长期的浸润积累,现在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真知定价交换,这本是一件极其造福世人、功德无量的事,一个人的真知那是投入无数时间、金钱、注意力以及行业博弈的捶打才能获取,人家现在要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定价,就惹得一帮人上串下跳、口诛笔伐,这是哪门子不要脸的道理?就好像看中一个很精美、价值不菲的商品,有人非要让人家白送,要是不送就骂人,这就是世上最无赖的行径,其实说到底,不过就是敲骨吸髓占便宜惯了,把占得的既有便宜当成了自己的私有产物,一旦抽走,那可不就立马血红着眼睛要扑上来撕咬。

穷人学不到知识,这在真实世界中是客观且正确的,知识是最极致的奢侈品,从硬件的金钱、物质和软件的机遇、大脑都有极高的要求,像鲤鱼跃龙门一样具有天然儿严酷的过滤性,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不到5%,也就是说有13亿人非大学以上学历,反过来看就知道中国立国以来的扫盲率是多么非凡的成就,而那些贫困地区还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哪有学知识的奢望;还有非洲的极度贫穷,以及一些战乱国家,那里的人每天都在生死一线之间,哪里消受的起知识;我们可以看下人口数据,可以说全球来讲,也有70亿人是非大学学历,而在网上的喷子们,能用得起手机、上得起网,那自然不算是穷,而是是心穷、大脑穷。

职业不分贵贱,却是分高低的。

高领域、高精尖行业所需知识可不就是最顶级的奢侈品吗?就是普通人攒钱也买得起最昂贵的奢侈品牌,可高精尖的知识想学都学不上,有机会学上又学不会,有的甚至根本看不懂,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全世界能掌握的有几人?对我来说一切理科的知识都是超乎我能力以外的东西,我第一次看薛定谔方程的直觉是:“靠,居然有个像镰刀斧头党徽的东西,这什么鬼”。

“混圈子先交投名状”同样适用于知识,金钱其实是成本最小的支出,也是对知识最起码的尊重。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中那段关于知识的动人心魄的对话吗?

还记得凿壁偷光吗?

还记得程门立雪吗?

古今中外,求学那是极端神圣的事情,拜师要斋戒沐浴,择良辰吉日郑重行事,老师传艺还要反复考验,就像传说中的黄石公反复甚至带侮辱的考验张良一样,现如今,由于时代的馈赠,我们邀天之幸可以链接到任何想学的东西,却对知识多了傲慢、少了珍视,太容易得到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殊不知知识是世间最极致的奢侈品!

也正因为大多数人的不珍惜,给了少数渴望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以机会,郑重行事、躬行屡践,以求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真知是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