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

首先做一道测试题:你认可哪些选项?

1、你的智商属于基本特质,先天而定,后天很难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在某些领域肯定学不过别人。

3、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是某一种类型的人,本性难移。

4、你可以换一种处事方法,但你的身份地位很难改变。

5、无论你的智商如何,你后天总能大幅度改变!

6、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相信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

选 5、6 的伙伴其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能量”。可以思考一下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吗?

我们不评判对与错,只是通过测试题反映出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有没有遇到过以下情景?

①为一次考试成绩大肆批评孩子“你怎么又没考好”“什么时候能长点记性!”却不说“你可以通过努力做得更好!让我们总结一下!”。

②为一些诸如运动会、野营、军训之类有适当挑战的项目担心孩子易受伤害而给予过多庇护。

③在孩子遇到他人责备或欺负(无论老师还是同学)的时候要求其还手打回去,或者觉得愤愤不平,却不询问孩子心声、了解事实真相。

④看到其他学生参加补习,也要求自家小孩参加。没有充分根据自家孩子现状、特点、量身定制并询问孩子的真实意愿。

⑤不经意间的习惯用语“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这么笨”,对孩子的轻易评判。

这些做法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_第1张图片

1、能力是可以培养还是一成不变?

研究人员给了一群五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学习简单的折纸飞机,也可以尝试学习更难的折纸青蛙。即使在这样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经常受父母夸奖“真聪明”,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天生)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即放弃折纸青蛙。一个孩子甚至说“我生来就不会犯错。”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觉得能力是可以被提升的孩子想不明白,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重复去折同一个飞机?他们的选择是更难的纸青蛙。

我们发现父母不经意间的习惯性夸奖“真聪明、你最棒”等词语会让孩子觉得他们天生聪明,可以永远保持成功。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自己的阶段学习成果得到了反馈,自己的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这类孩子父母经常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

2、成功只是阶段学习结果而非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我读大学时候,当时学校重视英语,开设英语提高班。从2000名考生中录取180名进入提高班,我有幸通过测试被选上。

但随后我发现班里有部分考上提高班的同学却放弃了这个机会,我诧异地问他们为什么?

他们的回答:“因为在好的班里你永远无法跻身前三名,这样就意味着会有压力,也不会有成就感。”

放弃学习深造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进前三名的能力?!

我们常常看到考试后急于关心排名的学生。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是班级里的第几名而不非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这就是固定型思维。

3、屡试不爽OR适当挑战?

在尤克里里素养课堂上,我会通过阶段自主测评来让同学们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自定测评曲目,其他所有同学担任评委。

我发现一个现象:其中有几名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申报的曲目难度反而不及零基础学生。一些对学习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跃跃欲试报名了有一定难度的新曲目。

在本次测评前,我向所有人表明,我们此次测评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参与,而不考察所选曲目难易程度,并希望大家借助这次机会充分展现各自才艺。

后来,当我问起其中一名学生时,他对我说“我觉得完成测评就可以了,而且要确保自己不能出差错,所以选了最简单的曲目”。虽然“策略”彰显,但是显然与我们测评的宗旨不符。

最后,我们在20名参与学生中评选了前三名,并分发金、银、铜奖状,其余所有参与表演的学生均可得到鼓励奖状。这部分有一定基础却不参与挑战的同学内心特别渴望被选中前三,但是最后落榜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非常大,甚至认为这是选举作弊。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_第2张图片

我们总结一下固定型思维孩子的特点——

关注成绩排名而非知识的掌握。

关注知识记忆而非方法的提升。

再来看看成长型思维孩子的特点——

注重学习方法和规律。

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4、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三个简单方法

①引导孩子正面挫折

视每次挫折为学习的机会。

每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表现得很焦虑、过于关注孩子个人能力、天赋,导致孩子承受无形压力,养成自卑情绪,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父母、老师表现出兴趣并引导孩子面对、处理问题。每次孩子做对事要给予肯定,鼓励。

做错事时能够允许、耐心引导。犯错误是正常的表现,千万不要试图掩盖每一次失败,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loser”从一件小事变成对自己失败者身份的认定。酿成悲剧。

②学会正确地称赞

关注并认可孩子学习、努力的过程。学会肯定其付出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夸奖其能力,比如“真聪明”“你真棒”“好厉害”等。

③帮助孩子不断提升

父母、老师注重帮助孩子深入理解知识。这样孩子会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并学会从不同思维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处理问题。比如知识处理的五个方面:

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用、如何联系其他知识?

孩童时期,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说错不会害怕与丢脸。长大以后,反而变得小心谨慎,害怕犯错,并为一点小小的成就沾沾自喜。成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面对挫折与挑战时,唯有通过思维模式的转变才能帮助我们超越恐惧、达成目标。

最后,总结一招经典实用的语句——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能通过继续学习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