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里一直都有大大小小的冲突。小到吃喝玩乐,大到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我们都有可能与周围人出现对立。
有时,我们的愿望可能是相反的。比如,我们想要陪伴却又不希望被打扰。再比如,我们想要工作A却又不肯放弃工作B。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出选择。
或者,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可能并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必须要好好工作的时候,我们最想要做的,却是和爱人待在一起。又比如,我们心中明明很反对的事情,却又必须要考虑别人的看法。
大多数人在面对冲突时,总是会被意外的事件所控制,别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在被拉进矛盾当中后,根本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不停地做出让步。
这时,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去拿出勇气主动面对冲突,同时尽量去寻找解决办法。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卡伦·霍妮指出了我们被内心冲突困扰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切实方法。
这本书是卡伦·霍妮的巅峰之作,不仅对心理学理论有重大发展,对普通人也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我们内心的冲突》,和作者一起学会处置内心的孤独、疯狂、迷失和热爱,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宁,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健康地活下去吧!
01
内心冲突的表现形式
想要穿越内心的冲突,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冲突。那么,冲突是通过哪些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有两个很突出的因素证明了内心的冲突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因素是冲突最终产生的症状。当人们出现忧虑、苦闷、犹豫、懒散、寂寞等情绪时,都是还没有解决的冲突在对人们施加影响。
另一个因素是相互矛盾。比如,一个非常想结婚的女孩子,却总是和男友争吵;一位很宠爱孩子的母亲,却无法和孩子平等交流;一个很喜欢清静,却不愿意单独待在某个环境中的人。
相互矛盾有助于我们探索冲突的本质。如果一个人情绪不断反复,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正处在进退两难的环境中。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冲突,那么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找到背后隐藏的冲突。
之所以会有冲突,作者看来是利己的心态和良心的对立。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都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当两个人进入婚姻后,势必会面临大大小小的沟通和妥协,钱谁来挣、春节过年去谁家、家务活谁来做、谁下班后陪孩子做作业等等。如果总是一个人在频繁让步,那么这段关系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当冲突产生时,我们会感到孤立无援。这时,我们会逃跑,也会反抗(或威胁)。冲突的持续性会对我们的性格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
02
三种内心冲突
在书中,个体在长期处于冲突时会形成三种人格:顺从型、对抗型和疏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人格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而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环境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第一种是顺从型。这种人格的人很明显地表达出对喜欢和赞扬的需要。这样的他/她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控制自己,帮自己判断对错,还能让自己生活中所有的希望得到满足的伙伴。
在他们心里,他们害怕一个人生活在这个满是敌意和威胁的世界上。他们想要找到一个最爱他们的人来保护他们,给他们想要的一切。这样,他们就可以依赖对方了。他们也有变得主动的可能的,前提是必须为了对方,或者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方要求自己去做的。
这样的人想要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是,找到一个内心强大到能够包容自己的同伴,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往往事情并非如此,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以为找到爱情就万事大吉的人往往会承受爱情中的痛苦。因为,爱从来就不是完美的。
第二种是对抗型。有别于顺从型,对抗型认为生活就是一场任何人都只能追求自保的搏斗。他们追求个人的利益,试图控制别人,他们会直接动用手里的权力,或采取间接的做法。
对抗型人格常常会在意别人的认可,他们想要获得权力,总是在问「这能给我带来什么」。找到一个能触发他的欲望,并能提高他的魅力、社会声望或财富的满意的伴侣,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心中想的只有胜利,无法接受失败,与碰到事情就知道责怪自己的顺从型刚好相反。
第三种是疏远型。他们感受不到情感,对自己认识不清楚,对于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没有办法确认。他们内心渴望与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他们希望自己总是一个人,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因为害怕别人的打扰。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获得绝对的自由。
在感情中,如果顺从型是追求喜爱、亲近和爱,对抗型追求生存、支配和成功,那么疏远型是既不想要别人参与进来,也不想要受到别人的干扰或影响。
03
两种错误地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两种错误的应对冲突的解决方式:一种是压制一种人格倾向,而突出与它对立的人格倾向;另一个种是自我疏离,避免与他人产生交集,而将冲突隐藏起来。
当一个人总是在为自己创造一种「就是」,或者在彼时彼刻「觉得是」或「应该是」的形象时,这种形象就会切实影响到你的现实生活。
这种理想化的形象让人脱离现实、妄自尊大、无端自信。当一个人无力面对现实时,他就会躲在面具下给自己以虚假的安慰。所以,有着理想化形象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缺点。
尽管理想化形象固然是人们创造出来以应对内心冲突的,可实际上它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因为理想化影响的出现使得一个人没有办法容忍真实的自我。他不停地在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痛苦挣扎,在自我欣赏与自我歧视之间左右徘徊,找不到一个停靠的港湾。
他或许会像一个自恋者,拒不接受任何批评,或许像是一个完美者,歇斯底里要求自己向着那个标准努力,或是对抗这种内心的强迫,拒绝承担内心强加于他的任务。
这时,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帮助他慢慢认识到理想化形象带给他的苦恼,这样才能暗中权衡是否值得做出这样的牺牲,并慢慢地摆脱理想化形象,不再依赖它。
除了理想化,有的人会将自己的问题推给外界,认为是环境不好导致了自己的问题。这时,他可能会采取以下三种外化方式:第一种是毫无节制地发泄不满,将怒火发泄在自身以外,这可以是针对别人的过错而发怒,也可以是毫无道理的暴躁易怒;第二种是忧心忡忡,他害怕别人讨厌自己的缺点,笃信自己的某些举动会遭到别人的厌恶,进而活得小心翼翼;第三种是将注意力专注于身体的不适,如肠胃功能紊乱、头痛、无精打采等。
无论是理想化还是外化冲突,都是对冲突的逃避。只有正确地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心回归平静。
04
正确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靠回避,靠意志力,还是靠理智的决定,都是力所不能及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且只有一个办法:从人格中产生这些冲突的因素入手,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没有人能够叫醒一个刻意装睡的人。
在作者看来,错误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和童年的经历脱不开关系。当一个人在童年时处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修你、缺乏自由的环境时,他就会感到孤立无助。继而,他就会基于迫切的需要和对利害关系的判断与人互动,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和真情实感做出。他愿意或不愿意,喜欢或不喜欢,相信或不相信,都不是他的真情时感,他需要时时刻刻对别人保持警惕,并在应对时采取对自己伤害最小的方式。
想要解决冲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回真实的需求,树立起价值观,以及扶正与他人的关系。
第一个步骤是,针对为了解决冲突所做的无意识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我们的整个人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第二个步骤是处理冲突本身,了解冲突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如何造成这些影响。我们要逐步意识到,理想化形象和外化的行为只是将未解决的冲突掩盖了起来,暂时缓解了冲突对我们的伤害。
最后一个步骤是明白缓解我们冲突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是弊大于利,然后做出改变。
想要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反省自己的行为,从中汲取教训,然后将这种领悟应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