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日记:去往学术会议的路上

2021年5月18日 雨

1. 候机时在读书,抬头时发现有位长者,背着个挺大双肩包在找座位,我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他显然想坐我左边。然而有那个大包在,他估计坐不下。看到这种情景,我就往右挪了下,让他坐在我的位子上,好舒服些。

      反思:很简单的事就可以让人家很舒服,我觉得我的决策很正确,且可以打磨成原则,使其稳定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2. 看这位长者很像学者,就问他是不是和我一起去井冈山参加学术会议。果不出所料,于是就开始了个长长的聊天。

      反思:这个打开话匣子的决策非常正确。在聊天中我学到了,meta-analysis 是期刊非常鼓励的研究,因为这个能很快提升期刊和作者的影响力。同时,我也学到了,这部分研究要是写在基金申请的研究基础里,是非常有价值的。后来发现这位长者就是土壤学会的颜值高秘书长。

3. 交谈过程中,我想在开始登机时要他微信,结果发现他在登机前接了个电话就走了。而在通知登机后,我就直接去排队了。妥妥错过了加微信的机会。

      反思:首先,微信要早点加,因为中间不知道会出什么叉子导致错过。另外,人家离开时,我觉得我有责任帮人家看着点行李,结果我把这茬给忘了,压根没留意人家行李的事,罪过。

4. 飞机上,旁边也是一位长者,且具有浓烈的学术气质。我问人家是不是一起开学术会议,人家说不是,是去玩的。我震惊的很。后来聊着发现,这位长者故意逗我玩儿,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而我因为间歇性脱圈却不知道的元老级大咖:青菜老师。

      反思:我估计是全会场唯一不认识青菜老师的外行菜鸟。中间还问了写傻呼呼的问题,直到人家提示我才想起来我应该聚焦到学术问题上。结果一请教不得了,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研究的好几个问题:

        一是表征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是否有可靠的指标。在蔡老师的指导下,我才意识到,把径流、渗漏、氨挥发去除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净变化才是表征这两个过程的可靠手段。

        二是AMF是否影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我之前的研究由于没有找准表征指标,所以我现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得回去计算。

        三是AMF是否直接参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我说不参与,但同时知道真菌直接参与硝化反硝化。其实我忘了AMF是真菌这事,导致我理解完全错误。

        四是用什么手段来建立AMF处理和对照,其实如果要用网把根和一部分菌丝分开,那弊端就是不能展示AMF通过植物发挥的间接作用。

        五是无论是对于pH、土壤团聚体、还是TOC,要检验其是否是AMF调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的关键因子,主要看两方面,一是这些指标变化多少、往哪个方向变化,才会影响土壤这两个过程;二是AMF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是否达到了调控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程度。这两方面都成立时,这个研究才值得进行。

        六是关于机理,我觉得就是直接去找因果关系,而不是找相关关系。青菜老师提醒我,相关关系有时候也很有价值,比如找到这两个相关因素的连接点。通俗的例子:孩子和小牛同一天出生了,他们二者的体重呈正相关,二者的连接点就是时间的变化。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可以用一个的变化预测另一个的变化。 天呢,真是个绝佳的比喻。

    七是要有自己的菌种。我现在要么用人家的菌种,要么研究土壤土著AMF菌群,反正没自己的菌,也就是没知识产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日记:去往学术会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