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散文,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散文,一度撞击我的心扉,它们是对真实生活的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在我的心里缓缓流淌,又如陈年的酒酿,随着光阴岁月的流逝越发地香醇。
继《遥远的向日葵》之后,我有幸再次拜读到一位大师的作品,那便是《肖复兴散文》。
肖复兴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多次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称号,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在这本《肖复兴散文》一书中,就包含有《花边饺》和《拥你入睡》两篇中小学语文教材必读篇目。
这本书收录了肖复兴大师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散文,全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平凡而伟大
第一辑平凡而伟大,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的人事。
邻居赵大爷给自己送劈柴,
毕大妈用水融化阳光,
表叔和阿婆相依为命,
院里的玉生父亲去世后面冷心热的房东阿姐送菊花,
点亮年灯等待家人团聚的老爷子,
为了让“我”喝上一碗鲫鱼汤而专门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去钓鱼的酒鬼大老张,
从卷心菜里变出苹果的老李头儿,
命运多舛的护工小关,
与蛇为伴的老太太,
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买万圣节南瓜的孩子,
把钱花在投资艺术上的富二代塔夫特夫人。
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作者周围的人,肖复兴大师对他们每个人的观察都很细致入微,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心。
我原以为,在读完李娟老师的《遥远的向日葵》后,我不会再有耐心去看其他的散文,但是,当我拿起这本《肖复兴散文》,读了第一篇我便舍不得放下,字里行间的真情深深地吸引了我。
第二辑:我的父亲母亲
这一辑围绕“我”的亲人,父亲,母亲,姐姐,儿子等,表达了作者与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真实而动人。
作者虽然写人,却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的相貌,而是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召唤》通过写“我”步父亲后尘的人生经历,来表达尽管成长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父子各自的性格及一生的轨迹,总会有相同的部分。
文末通过《城门开》中的句子“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点明主题,“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
通过“召唤”这一主题来缅怀自己的父亲。
《父亲的三件宝贝》通过父亲卖掉自己视为珍宝的怀表和字画来治病,挽救病体以便尽快恢复工作赚钱养家的事件缅怀父亲为家为“我”作出的牺牲。
《清明忆》回忆自己偷钱买书被父亲打,但父亲最终还是把书买给了“我”,告诉“我不是不让买,而是不能偷钱买;如今书和书店都在,父亲却已去世38年。
《娘的四扇屏》通过娘绣的四扇屏,睹物思人,回忆母亲。
《未上锁的皮箱》写我偷钱去买书,父亲要求把装钱的箱子上锁,但母亲并没有上锁,表达母亲对年少犯错误的“我”的信任。
《窗前的母亲》写母亲在世时总是守在窗前等“我”们归家时开门,母亲走后,每当“我”忘记带钥匙,就想起窗前的母亲。
《姐姐》一文写姐姐从小到大对“我”的种种付出和照顾。
《复华断忆》回忆已故好友复华的生前事迹,表达对复华的缅怀与想念。
《拥你入睡》回忆儿子小时候与自己的亲近,如今儿子长大了,再也不会黏着“我”抱他睡了。
《聪明是一张漂亮的糖皮纸》也是通过对儿子在家时的学习状态,来表达对去美国留学的儿子的想念。
《荞麦皮枕头》通过写“我”们不管走到哪儿都随身携带母亲亲手做的荞麦皮枕头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生命不仅是自己的》通过写母亲生病后锻炼身体,临终前仍把衣物收拾得整整齐齐,刻画了不愿给儿女增添负担和累赘的母亲形象。
第三辑和第四辑:恋食记、明信片与远方
第三辑写美食,却并不是如我们常见的美食类文章一般大写特写美食是如何美味诱人,而是通过人物、事件、美食相结合来表达情思。
第四辑不论是写明信片、远方还是音乐,都是以人物、事件结合的方式,笔触细腻,描写细致,令人感动。
不难发现,肖复兴大师善于从琐碎的日常中捕捉真情,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
我重视郁达夫所强调的散文写作的“细、真、清”这三点,并希冀自己能够做到这三点,起码应该向着这三个方向努力。
真,即真情实感;
细,不是巨细兼收,不是絮絮叨叨,而是文章裁剪得当,结构把控到位。
清,即文字和文气、心地,冰心《往事》中有“心滤就得如水晶般的清澈透明”。
而这三点,我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
肖复兴大师对生活和人物的观察细微,充满真情实感,语言细腻不累赘。
人们通常写散文惯于抒情,肖复兴大师的散文则以叙事为主,情感渗透其中,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我尤其喜欢第二辑中的《未上锁的皮箱》,写“我”偷钱后被打,母亲没有维护“我”,不说话,也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上锁;写我在沉默中看母亲给爸爸准备第二天上班带的饭菜:只是两个窝头、一点儿炒土豆片而已。
没有华丽的语言,温情却在字里行间流淌,我的鼻头也酸了……
《肖复兴散文》,真情动人,经典耐看,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