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爱上平民,在今天是常事。
但时间倒退70年,这无异于地震式的事件。
美剧《王冠》就改编自这样一个传奇。
传奇的主人,是一个美丽的公主。
她叫玛格丽特·罗斯。
伊丽莎白二世的胞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玛格丽特公主一生备受非议。
有人爱她年轻时的绝代风华与特立独行。
也有人质疑她离经叛道,放荡不羁,是“王室叛逆”和“问题公主”。
但鲜少有人愿意去探究,她惊世骇俗的言行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欲求,又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与挣扎。
17岁,玛格丽特公主爱上了父亲乔治六世的侍卫官。
那是1947年2月,乔治六世带上妻女和侍从,乘船前往南非度假。
这是玛格丽特第一次长途旅行,她兴奋异常,像只快乐的云雀。
每当清晨和傍晚,船只靠岸后,玛格丽特会和父亲、姐姐,一起在海边纵马驰骋。
期间,乔治六世的侍卫官彼得·汤森总是随行在侧。
汤森瘦而高,身姿挺拔,性情温和,文质彬彬。
他原是一位空军上校,在二战中曾驾驶战斗机击落了11架敌机,表现英勇。
因此战争一结束,他就被提拔为国王的侍卫官。
与绝大多数少女一样,玛格丽特也有英雄情结。
在海边骑马时,她常常有意无意与汤森落在后面,请他给她讲一讲在战场上的经历。
接触得多了,两人逐渐熟稔起来。
玛格丽特发现,她和汤森有很多共同语言。
比如都爱读文学,特别是小说《战争与和平》,两人都读了好几遍。
而且,汤森成熟稳重,无限包容她的公主脾气,与他相处有一种如沐春风的熨帖。
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间,玛格丽特就对他滋生出别样情愫。
彼时,玛格丽特正值韶华,姿容傲人,一颦一笑,顾盼生辉。
就连她的父亲乔治六世也忍不住夸赞:“她有天使的容貌、娇美的身段和明星的气质。”
这样的佳人倾心于己,任谁也无法抗拒,汤森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旅行结束后,两人鸿雁传书,来往频繁,如是数年。
刚好那几年,姐姐伊丽莎白订婚、成婚,后来乔治六世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随之而来是国王葬礼,伊丽莎白继位。
诸事缠身之下,整个王室竟无人察觉出,玛格丽特与汤森早已情根深种。
直到1953年,在伊丽莎白的加冕典礼上,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两人的“秘密”才终于曝光。
那一天,主角原本只属于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而玛格丽特的任务,就是盛装打扮,然后仪态万方地远远站着观礼罢了。
但在仪式期间,她却被摄影机捕捉到伸手轻轻拂去汤森外套上的灰尘。
就是这么一个小举动,竟被一位直觉敏锐的报社记者注意到了。
他认定两人之间一定有故事。
于是顺藤摸瓜,真相大白。
很快,“玛格丽特公主的浪漫丑闻”登上报纸头条。
公众一片哗然。
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不可置信,就连媒体也如是评论:
“这个故事当然是完全不真实的,身为王位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英国公主,竟然会考虑与一个已离过婚的男人结婚,这实在不可思议。”
当时的英国,王室成员从来没有过与平民联姻的先例。
这是《王室婚姻法》明确禁止的行为。
更何况,汤森不仅比玛格丽特大16岁,还离过婚,有两个儿子。
这一点也与教会关于“禁止与离婚人士结婚”的教义相违背。
因此,玛格丽特与汤森的恋情一经捅破,立即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她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痛心疾首,为此一度与女儿陷入“冷战”。
内阁也迅速找了个理由,把汤森调到了千里之外的比利时布鲁塞尔。
又千方百计劝说玛格丽特,指出与汤森结婚,她将失去王位继承权。
坎特伯雷大主教甚至放出了“狠话”,表示玛格丽特公主执意要嫁给汤森的话,教会将会开除她的教籍。
玛格丽特的态度却很坚决。她说:
“我已经决定,无论如何我都要与汤森结婚,哪怕放弃我本人以及子孙的王位继承权也在所不惜。”
打破这个僵局的,是伊丽莎白女王。
女王比玛格丽特大4岁,两人相伴长大,没有谁比她更了解这个妹妹。
她深知,玛格丽特个性冲动、不驯。
如果一味反对,只能激起妹妹的逆反心理。
于是,姐妹俩关起门来,推心置腹地谈了很久。
女王的意见是,尊重玛格丽特的选择,但请给她两年的时间。
因为她刚继位,根基不稳,需要赢得内阁以及英联邦所有成员国的支持。
玛格丽特同意了。
不得不说,女王的“缓兵之计”实在厉害。
因为时间的魔力摧枯拉朽,能够改变很多东西,有时也包括爱情。
与汤森分隔两地后,为了填补空虚,玛格丽特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注于社交。
她频频参加舞会,经常跳舞到凌晨,是上流社会公认的“舞会皇后”。
除了貌美,身份尊贵,她的个性风趣,活泼,在社交场上魅力四射。
因而被众多贵族子弟爱慕,他们排着队邀请她共舞。
她没有接受任何人的追求,但也很享受这种众星拱月的感觉。
两年之后,汤森终于被调回伦敦。
伊丽莎白女王也兑现承诺,她给内阁写亲笔信,游说内阁同意玛格丽特与汤森的婚事。
为此,内阁连续3个月进行讨论,准备修改《王室婚姻法》,就公主婚前婚后的头衔、年俸、居住地等问题进行商议。
一切看起来都在向着大团圆结局的方向发展。
玛格丽特却开始犹疑了。
毫无疑问,她依然爱着汤森。
但与两年前相比,与他结婚共度余生的念头,却没有那么强烈了。
因为她发现,两人的性情是如此迥异。
汤森老实本分,是老派的英国绅士。
她完全想象得出,两人婚后的生活肯定很平静,但也很无趣。
而她没法忍受无趣。
她爱自由,向往过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鲜生活。
这是汤森给不了她的。
谁也不知道,玛格丽特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与煎熬,才最终下定了决心。
1955年11月,她通过BBC广播发布了一条私人声明:
“我决定不与空军上校彼得·汤森结婚。我谨记教会的教导,婚姻乃不可分割的结合,我亦明白自己对英联邦的责任,我会将这两点置于首位。”
后来,闺蜜回忆,广播结束后,玛格丽特的表情看起来很悲伤,好像心碎了一样。
也许在那一刻,她的心里的确痛苦万分。
这份痛苦既夹杂着对汤森的愧意,也混含了对过往恋情的不舍。
毕竟,汤森是她的初恋。
那些怦然心动与黯然神伤,注定会成为铭心刻骨的记忆。
这份记忆,随着两人往来的书信,一起被玛格丽特封存了起来。
直到临终前,她才把这些书信交给侍从全部销毁。
而汤森对玛格丽特的选择却毫无怨言。
他申请远调,离开了伤心地。
3年之后,汤森从法国寄了一封信给玛格丽特。
他在信中说,自己将与一位比利时女子成婚。
后来,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妻子外貌竟然肖似玛格丽特公主。
这个令人感伤的“巧合”,不知道玛格丽特是否知晓。
不过,即使她知道,应该也不会在意了。
因为接到信件时,她已正处于热恋之中,并且即将订婚。
与汤森的一切,早已随着时光流逝,变成过往云烟。
玛格丽特公主爱上的第二个男人,更不寻常。
他是后来的皇家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
琼斯才华横溢,摄影技术顶尖,拍摄的纪录片还斩获过艾美奖。
他与玛格丽特同龄,生活阅历却极其丰富。
琼斯生性不羁,从剑桥大学辍学后,便扛着相机周游世界,为全球各大时尚杂志服务。
因此,早在与玛格丽特相识之前,琼斯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时尚摄影师了。
1958年,英国王室邀请他,为玛格丽特公主拍摄28岁生日照,两人由此相识。
琼斯幽默健谈,由于常年混迹于娱乐明星和艺术家群体中,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玩世不恭的气息。
他是个情场老手,见多识广,极会揣度人心。
美剧《王冠》就对琼斯如何“撩”玛格丽特公主,进行了生动的还原。
在为公主拍摄照片的过程中,他不像其他人一样,唯唯诺诺,战战兢兢。
反而俨然如王者,指挥玛格丽特换衣服、摆造型。
必要时,甚至亲自动手帮她打理妆容。
而且,琼斯还深谙与女人对话的艺术。
他会对玛格丽特说:“你笑起来很可爱,但是请别笑。”
当玛格丽特好奇地追问为什么时,他就状似不经意地回答:
“我希望你做自己,尽管我知道这事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这些话直击玛格丽特的内心。
身为公主,20余年来,玛格丽特早已习惯了别人对她的千依百顺和惟命是从。
也累积了无数无从倾诉的苦闷与身不由己。
而这个男人不但敢于支配她,还一眼就洞悉了她的灵魂。
如此与众不同,玛格丽特不由得被他强烈地吸引了。
她觉得自己从来没遇见过这么懂她的男人。
这个男人知道她厌弃传统王室生活,更厌恶无处不在的狗仔队。
于是,他把她带到偏僻的下等住宅区罗德海特。
在那里,他有一处由仓库改造而成的简陋居所。
他骑着摩托车,载着她在那附近兜风。
全程两人都戴着头盔,不会轻易被人认出。
这种肆无忌惮的自由与快乐,是玛格丽特从未体验过的感受。
而且,他还常常带着她出入娱乐明星、艺术家和嬉皮士云集的聚会。
这些人普遍谈吐不凡,热情放荡,与她从小接触的贵族圈完全不同。
玛格丽特十分着迷,认为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伴侣和生活圈。
她彻底沦陷,在30岁那一年,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琼斯。
可惜,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走向幻灭。
因为缺乏忠诚、信任和妥协,婚姻不过就是镜花水月。
琼斯是玛格丽特命定的“劫数”。
他和玛格丽特有着极其相近的个性特征:唯我独尊,决不妥协。
这种个性在征服与反征服的爱情游戏中,是不错的感情“催化剂”。
可一旦走进婚姻,就会转变为夫妻间矛盾与争端迭起的首因。
玛格丽特希望琼斯放弃摄影工作,陪她出席公共事务,履行身为王室成员的义务。
琼斯却在新鲜劲过后,极为排斥成为玛格丽特的陪衬,认为跟随她参加那些无聊的聚会毫无意义。
他想要回归从前,拿着相机四处环游,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两人互不相让,因此常常爆发争吵。
玛格丽特指责丈夫野蛮无礼,自私自利,缺乏教养。
琼斯则叫妻子“暴君”,说她专制、虚荣,不可一世。
最后,琼斯逃离家庭,撇下玛格丽特和两个孩子,独自去了日本和纽约。
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琼斯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
一开始,玛格丽特试图挽回,于是给他打长途电话,问他摄影工作的进展。
他的冷漠和不耐烦通过电话线传到玛格丽特心里,伤害了她的骄傲。
此后,她不再主动过问丈夫的行踪。
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和空虚,玛格丽特选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
她呼朋唤友,在加勒比海马斯蒂克岛上频繁举办酒会、舞会,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还从一个又一个情人的身上寻求慰藉。
其中,她与罗迪·卢埃林之间持续了8年的婚外情曾轰动一时。
卢埃林比她小17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园艺师。
他才华不显,其貌不扬,胜在对她俯首帖耳,还和她一样酷爱摇滚乐。
也许,和丈夫年复一年的争吵、冷战、对抗,已经消耗掉了她所有的激情。
所以,她更愿意和卢埃林这样平庸的情人在一起。
他能给她温顺的陪伴,以及年轻的身体,这就足够了。
至于所谓的才华与个性,她早就尝够了它们带给她的苦楚。
不过,这段恋情却被媒体描绘得非常不堪,他们把罗迪称为玛格丽特的“面首”。
玛格丽特更被拍到身着比基尼,与罗迪在海滩上举止亲昵的画面。
而被记者争相追逐的罗迪也有些“飘”了,他宣布转行做歌手,还对着记者大谈与公主的“相处之道”。
铺天盖地的丑闻,使得王室的形象大为受损。
玛格丽特因而被冠以“问题公主”的称号,媒体更把她指为“皇室叛逆”和“女王的痛苦”。
琼斯也借机提出离婚,终结了这段早就名存实亡的婚姻。
离婚的消息一出,舆论纷纷把矛头指向玛格丽特,把婚姻破裂的责任归在她的身上。
直到很多年后,大家才恍悟,琼斯的风流债比玛格丽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婚前婚后,他都有过无数次的艳遇、出轨、通奸。
2009年,离婚30年后,琼斯出版了一本自传,将自己的荒唐情史和盘托出。
他承认,即使在追求玛格丽特期间,他也一直与两个女人维持着情人关系。
就在与玛格丽特度蜜月时,朋友之妻还生下了与他通奸的私生子。
而且,在与玛格丽特18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也情人不断。
他还有过好几个同性情人,并与一些嗜毒、滥交的娱乐明星过从甚密。
这本传记一出,读者的三观被震得粉碎。
而此后人们再谈起玛格丽特,语气里也多了几分理解与同情。
不过这一切,都与她无关了。
因为早在2002年,她就因中风导致的心脏病,猝然离世。
大半生,玛格丽特都自困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中。
她是幼女,不用背负王位的重担,又能享受贵为公主的尊荣。
在童年和少女时期,她深受乔治六世的宠爱,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姐姐伊丽莎白继位后,也一直对她极为照顾,多方庇护。
这样的成长经历,令玛格丽特一生都以家族为荣。
直到晚年,她还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独一无二,我有一个国王父亲,还有一个女王姐姐。”
但另一方面,个性桀骜的她又渴望放飞自我。
成年后,她一直试图摆脱身份的束缚,脱离传统王室生活,想要融入外面的世界。
因此,她爱上了同样特立独行的琼斯,并在婚后与众多演艺明星、艺术家和嬉皮士结交。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她有亲民的一面。
比如和这些朋友演短剧,一起看情色电影,等等。
但她又始终无法放弃公主身份所带来的荣耀、特权和优越感。
就算与她关系再亲密的朋友、情人,乃至丈夫,在她面前依然要遵循尊卑礼仪,称呼她为“公主”。
日常闲聊中,如果有人无意中说了一句“你姐姐……”,她也会马上纠正“是女王……”
对这些繁文缛节的在意,使得有玛格丽特在的场合,大家都很难真正放松下来。
最终,她成了游离在两个世界的“怪胎”。
既做不到像其他王室成员那样循规蹈矩,又无法真正脱离贵族意识,融入外部世界。
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注定会让她纠结、分裂,最终坠入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惶惶不安的空虚之中。
这是她婚姻不幸,进而选择纵情声色的根源。
而这种烟酒不离的糜烂生活,最终也摧毁了她的健康。
因为严重的肺炎,在50岁时,玛格丽特就被迫接受了肺叶切除手术。
后来,几次严重的中风之后,她的身体部分偏瘫,双眼也接近失明,只能依靠轮椅出行。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过得孤独而冷清。
深居简出,没有情人,也不再出现在社交场合中。
在晚年被拍到的有限几张照片中,她苍老、麻木,整个人的状态令人不忍直视。
回想起玛格丽特公主年轻时候的绰约风姿,难免令人感慨万千。
她出身显贵,见识过绝大多数人无缘邂逅的风景,原本可以活得更加开阔,更有力量。
却自困于内心的牢笼,迷失于混乱失控的生活,始终没能找到与自我达成和解的出路。
可惜,可叹。
作者:凹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