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包容

        当年大学毕业时,父亲曾对我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一个好汉三个帮,第二句是你混身是铁能打几个钉,第三句是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时,如果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也能过的去,你就去做。这是父亲唯一一次对我谈如何去工作,我也曾在外企管理人员培训时讲过这三句话。其实,这三句话只有建立在包容的心理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如果没有包容根植于心,这三句话也就成为了空话。

        包容,语出《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意指容纳,其同义词还有宽容。我认为宽字更有意义,如果没有宽阔广大的胸怀,就谈不到包容,可以说一个人的心应当是先宽之后才能容下应容之事之物之人,故可以这样认为,宽容二字是因和果的组合,而包容仅是一个结果,包字是对容的意象性的形容和修饰。

        记得我最早认知包容这个心态素养的是通过两副对联。一个是乐山凌云禅院中弥勒佛坐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下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另一副则是“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乘船。”当时自己很小,无心成佛,只是梦想着做官,有治国、平天下之志,也曾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以明其志。后来自己没有走入仕途,今天想来,“治国、平天下”的前面还有“修身、齐家”两项,修身与齐家都没有做好,又怎么能够做到治国平天下呢!也更谈不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了。不过也好,现在看到、听到那么多官员抑郁了,感觉自己心中还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是很值得庆幸的事。这也算是一种包容吧,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宽容,或者宽恕。

        包容是一门学问,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伏尔泰就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在这部著作中,他概括了对卡拉事件的看法,阐述了自己的宽容思想。美国学者迈克尔•沃尔泽也写过一本《论宽容》,这一本《论宽容》却不是讨论人际交往中的宽容,而是论述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宽容,是他1996年在耶鲁大学开展耶鲁项目中关于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所作的讲座汇集。无论怎样,包容或者宽容都是伦理层面的,而在伦理方面的论述,最伟大的还是属于中国的孔子,他是把伦理做为一个社会理想来构建的。在这个理想之中,最高的宗旨是仁,支撑仁的构架的,则是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其中与包容有关的就是恕。

        《说文》曰:“恕,仁也。”《声类》曰:“以心度物曰恕。”《贾子道术》曰:“以己量人谓之恕。”《礼记•中庸》注曰:"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论语•卫灵公》中则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父亲当年用自己的语言感悟的恕,它也是宽以待人之道。

        说到底,包容是一种仁义的道德之心,它是需要用“克己”才能“复礼”的,如果没有对自我的批判和反省,要做到大肚能容难容之事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难怪纪伯伦会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的心一边流着血一边去包容万物吧,因为平凡的生活也需要伟大。

说包容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