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自由职业者?
答:不用打卡、不用挤地铁、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答:只工作,不上班!!!
自由是外在的光鲜亮丽,风险和压力才是真实的人生负荷!,
——别让自由的外表忽悠了!
01*什么是自由职业者?******
我狭义的把自由职业者当成北京老话儿“手艺人”的现代称谓。
换言之,如果您没有一门特定的手艺,绝活,哪怕是一份手艺人的坚持,吖就别想着做个自由职业者了。
放在现代来说:
自由职业者,没有加班费,五险一金,自己缴。
自由职业者,没有老板为你工作的“划水”买单。
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
常见的自由职业大抵有这么几类:
写小说、自媒体撰稿人、设计师
自由股票交易者
各种专业顾问、咨询师、代理人
有数据显示,自由职业者约占成年人群的19%,而做成头部自由职业者的不足1%,这一数据还不包括试水几年后,又重返上班大军的。
很多人迫于客观原因选择了自由职业。有些人是幸运的,因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由职业。
归根结底,自由职业的底层,不是实现财务自由,更多的想实现内在的需求。
甚至当工作和生活没有边界的时候,会短暂的陷入迷茫,因为缺乏线下的、面对面的社交,而退化了人际交往能力。
02自由职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管理自己绝对不比管理别人容易。
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自我时间管理」
用闹钟排序,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搭出生活工作“边界”。
早上八点该吃早餐就别工作,
早上九点该工作了别去洗衣服。
晚上六点该下班了放下电脑立地欢乐,大脑切断工作思绪。
但是难免自己白打乱了计划,这时候除了懊恼责怪自己,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唯一能唤醒的就是“客户下单了”……
你以为是这样的!
其实是这样的!
因为自由职业者并不是真的“自由”,反而是一种被裹挟的压迫感。
我的表姐2018年,辞去游戏公司画师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自由插画师,一些出版公司通过他们画画人的社区找到她,给她试稿机会,如果试稿合格,就签合同派活。
基本上跟画画沾边的活她都接,每天忙着画各种画,基本是007的节奏。
她说自己每天画着并不那么喜欢的东西,总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要说“自由”也就是表面的上,接什么活自己说了算,可是现阶段也没资格挑活。
硬生生的,把在公司画画,改成了在家画画。
其实内心一点也不”自由“,想要更高的收入,就得能接到更高要求的活,自己的水平达不达到买家要求且不论,光是能不能接触到更高层面的买家,就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03为什么要选择自由职业?
成年人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要全面客观的去分析自己的动机、目标、当下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经济情况)。
那些“为了想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人”大多活不过半年,
那些“想让自己不会有天花板的去追逐自己生命的事业的人”大多撑不过一年。
见多了自由职业或者创业失败的案例,
我一直在思考:「动机是什么?」
为了更好的收入?
为了打造一个新的理想的帝国?
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中有更多的突破和成长?
为了撬动一个能力的支点,让自己前所未有的去改变?
自由职业或者说创业,到底我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服务?又能够给自己带来收入的点是什么?
我觉得:
第一要点是「关于自己的营销能力」
第二要点是「关于自己的团队领导能力」
如何让一个团队高效能的发展,如果你的企业可以做到很好的典范,那你出去你才会有说服力,任何时候都要先从自己开始自己做到了,你才能够更好的去说服别人,自己做到了也才有可能让别人来信服你。
04自身的能力能否支撑起自己的发展。
想成为自由职业者,首先是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能力能否支撑起自己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公式:自由=责任=能力=过去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出,自由职业者实质是将自身的能力转化为一个产品,自我营销、自我运营,最终实现交付。
人生想要多大限度的自由,就得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能力决定了你未来的自由度。
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备自律性才可以考虑从事自由职业,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交付的点开始切入,这个点可以是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是自己发现的市场需求。
总之,要找到一件对别人有帮助同时可以给自己带来收入的事情。
然后,你还需要列一个困难清单,如果你拿着长长的单子,仍然坚定要开启自由职业之路,那么恭喜你,可以启航了...
05自由职业真能成为趋势?
未来,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会部分,逐渐地向劳务关系转换。
有些工种比如秘书,助理等琐碎文职类的工作大量被外包。
而某些如设计,程序,文案等工种则容易被转换,而这些未来可能被转换劳动关系的职业可以向着自由职业者或者工作室的方向发展。
自由职业让人更加自由,因为遇到问题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想着甩锅给老板、工作、同事,只是全心全意,为自己做事,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
也许在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在工作几年之后,去尝试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已经抢饭碗了,职业能力多元化要求越来越高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涯注定了不会太过好过,白领们都希望能够培养一种或几种新的职业能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只工作,不上班“,会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