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真能 “养老”?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房地产市场面临转型阵痛,不少开发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养老地产,据中新网报道,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带来了约4万亿元的商机,到2030年预计可能增至13万亿元。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如此看来,巨大的市场缺口似乎将给无所适从的房企带来一线生机。那么实际市场情况又是如何呢?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开启了养老地产元年。政策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随后,养老地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西安、长沙、南宁、济南、洛阳、昆明、海南等地都出现了养老地产的身影。万科、绿城、保利、远洋、招商、中海等品牌房企把养老地产作为一项长线投资项目,不断进行探索和研发,如绿地采用“学院式养老”,远洋采用“半护理养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等金融类公司也从中嗅到了商机,着力“加仓”养老地产,借着“养老”的东风销售保险产品。

究其市场火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项: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四二一” 的供养关系不断升级,处在中间的群体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起居,急需市场上的专业服务机构来替自己为长辈养老,减轻自己的负担。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财富的累积效应,人们开始重视生活品质,多元化消费将越来越多。三是政策利好,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为养老地产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但检验战略和政策的永远是市场,养老地产发展方兴未艾,同时也存在众多问题,首先,开发商大多是主观臆断,拍脑门“判定”老年人的需求,但没有真正挖掘他们的内心诉求,比如老人更重视的是服务的全面和及时,而市场提供的只是概念口号和高消费,贴心服务无从谈起。其次,就像落叶归根一样,多数老年人不愿意腾挪地方,更愿意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街道、早市、邻居、公园都是他们脑中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所以候鸟式养老只适用于市场上很小的一部分群体。最后,养老地产成本较高,投资回报期长,涵盖了地产、金融、养老、保险等多个学科,后期运营、管理有问题,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养老地产真能 “养老”?_第1张图片

我国养老地产大规模开发不到10年,真正成熟的项目少之又少,大多举步维艰。其实老年人也面临着诸多困惑,一些老人渴望和年轻人交流,但苦于生活在“老人社区”,没有可以沟通的伴儿;还有的老人觉得饭菜不可口、服务不到位,情绪很受影响;再有就是有些老人充满活力和精力,渴望学习和交际,而日常没有可去的场所,活动受到限制。如果想让养老地产真正能“养老”,还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就是定位要准:前期策划要客观分析目标客户群,消费能力以及真正的需求,产品力求个性化、精准化,避免大而空,以解决客户痛点为目标。

第二是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助、老人食堂务必配备,设立老年大学、体育健身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多项提供,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安定感、安全感和交际需求。

第三,产品由高端化转向大众化,满足大量的受众群体,引爆广泛的市场基础。

第四,开发商可以和一些机构联合,时常组织一些活动,要求大学生或者年轻人参与,给老人生活注入活力。

最后,在产品设计上要一丝不苟、独具匠心,比如大进深的电梯,方便担架的出入;开关、洗脸台适当降低高度利于使用;陪护或者医护人员距离老年人要近,可以随时关注到老人情况进行救治;养老设施智能化,打造呼叫、报警智能化装置。  

养老地产的前景大家都很看好,但对于想在养老地产上分一杯羹的企业或者机构,的确要好好琢磨下怎样能保证养老地产真的能“养老”。路漫漫其修远兮,你们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老地产真能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