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基于微服务架构下的身份认证和用户授权的技术方案,在阅读之前,最好先熟悉并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
文章在涉及到上述知识内容时,会附上参考链接。
当企业的应用系统逐渐增多后,每个系统单独管理各自的用户数据容易行成信息孤岛,分散的用户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应用向平台化演进。当企业的互联网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构建统一的标准化账户管理体系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企业互联网云平台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为平台带来统一的帐号管理、身份认证、用户授权等基础能力,为企业带来诸如跨系统单点登录、第三方授权登录等基础能力,为构建开放平台和业务生态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微服务架构下,必须对企业的平台生态进行合理的业务划分,每个业务板块将自成系统,例如负责宣发的企业官网、主打文体的 B2B2C 商城、面向社区的物业服务系统等,这些系统业务比较独立,应当独立拆分。每个系统又可根据各自的业务模型进行切分,将业务模型和用户需求统筹分析后建立恰当的领域模型,形成独立的服务。
另外,企业平台的客户范围比较复杂,有 2B 的业务,也有 2C 的,还有 2G(goverment)的,因此平台级的统一身份管理必须涉及组织实体和个人实体两类,其中组织实体包括政府机关(G)、企业单位(B)、团体组织(B)等,这类似于多租户架构的概念,但又比传统多租户架构复杂。
统一身份管理(UIM)是整个平台帐号和权限管控的基础,由此构建的系统称为UIMS(Unified Identity Management System),平台下所有系统的账户管理、身份认证、用户授权、权限控制等行为都经由 UIMS 处理,提供帐号密码管理、基本资料管理、角色权限管理等功能。UIMS 基于『统一身份治理』的概念,可划分为两级账户体系、基础权限模块和基础信息模块三大模块。其中两级账户体系将账户分为组织实体帐号和个人实体账户两大类,个人实体从属于组织实体,也可以不从属任何组织实体,且个人实体可同时从属于多个组织实体;基础权限模块将各业务系统的资源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基础信息模块用于描述组织实体和个人实体的基本信息,如组织实体名称、地址、法人,个人实体姓名、电话号码、性别等基础信息。UIMS 提供统一的 API 与各子系统连接。
可以看到,众多系统和众多服务都将依赖于 UIMS 。本文仅涉及 UIMS 下的身份认证和用户授权这两块,即两级账户体系和基础权限模块,据此可以独立出账户服务和鉴权服务,也可以合并成一个账户鉴权服务。
> 关于统一身份管理系统的介绍,请参考 https://mtide.net/平台级SAAS架构的基础-统一身份管理系统.html
企业提供对外的 IT 服务,有两种部署模式:一是私有云部署,二是公有化服务。公有云服务即 SAAS,提供系统级的应用服务,包括企业服务如企业邮箱、办公 OA、人力资源系统等,个人服务如个人邮箱、云笔记、云网盘等。平台级的 SAAS 应用架构,实际上是一种多租户架构的升级版,加大了统一身份治理的难度。而基于 UIMS 系统的两级账户体系,可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系统仅提供个人账户服务,有些系统仅提供组织账户服务,有的则两者都提供,必须处理好个人实体和组织实体之间的关系。
从整个平台的角度来看,UIMS 除了提供上述功能和服务,还应该满足以下需求:
> 关于 SAAS 的介绍,请参考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7/07/iaas-paas-saas.html
在 UIMS 中,组织机构应当是一种实体,与之对应的另一种实体是个人实体。注意实体(Entity)不是账户(Account),因此要设计一种用于组织实体登入受控系统的方法,这里有两种可选方案:一是增加组织实体账户,组织实体自身拥有账户,可直接进行认证登录;二是将从属于组织实体的个人账户作为组织实体的登入凭证。无论何种方法,在认证和授权时,都应当向 UIMS 提供统一的标准的账户凭证,凭证的规格由 UIMS 定义,因此,组织实体的认证授权与个人实体的认证授权并无二致。
企业平台涉及众多子系统,为简化各子系统的用户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因此实现 SSO 是统一身份认证的重要目标:一次登录,全部访问。对于企业内部应用来说,SSO 是必须的选项,例如企业 OA、HR、CRM 等内部系统;对于外部应用来说,SSO 是可选项,具体哪个应用应当加入 SSO 系统,由该业务系统决定,例如外部商城、物业系统等对外服务系统。无论何种应用是否采用 SSO,UIMS 在技术上应当具备 SSO 的能力。
> 关于SSO的介绍,请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EzrealLiu/p/5559255.html
随着平台业务的逐渐增长,依托于平台的,和平台依托的厂商和客户等资源将极大的丰富平台,因此必须构筑开放的生态系统,以支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开放平台级的授权登录功能,以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通过三方授权登录,将平台的服务各能力开发给第三方,并将第三方的服务和能力接入平台,繁荣共生,共同发展。
业务系统切分出不同的服务,根据粒度粗细和业务需求不同,服务的数量和权限要求都不同。微服务架构下的身份认证和授权,可分为两种:
通常,内部服务处于安全的内网环境之下,例如鉴权服务、商品服务、订单服务等,在对安全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不执行认证过程,服务与服务之间是相互信任的。
而外部服务的认证和授权,通常由外部应用发起,通过反向代理或网关向安全边界内的服务发起请求,因此必须执行严格的认证过程。无线端APP、Web端、桌面客户端等外部应用下的各类服务,都属于外部服务。
与 SSO 相对应,UIMS 应该支持一次登出,全部登出,即 SSOff(Single Sign-Off,非标准术语);或者一次登出,部分登出,而是否全部登出或部分登出取决于用户的选择,例如用户在 Web 端登出后,是否无线端 APP 也登出,这取决于用户偏好,但系统应当提供这种能力。
此外,必须提供统一的销毁功能,以支持用户删除其账户,一次销毁,全部销毁。
云平台应具备付费授权机制,针对用户账户和组织账户进行独立授权。根据产品的商业策略,可执行灵活的付费模式:
上文基于『统一身份治理』的理念,提出了统一身份管理系统(UIMS)下关于身份认证和授权部分的主要需求。目前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的技术手段较多,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
具体有:
上述方案各有利弊:
> 关于 OAuth2.0 的介绍,请参考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05/oauth_2_0.html
> 关于 JWT 的介绍,请参考 http://blog.leapoahead.com/2015/09/06/understanding-jwt/
> 关于 CAS 的介绍,请参考 https://apereo.github.io/cas/
在微服务架构下,身份认证和用户授权通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鉴权服务。在做技术选型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 综合考虑,推荐采用无状态 API 模式,其中 OAuth2.0 能够完全满足。此外 JWT 除了不能满足 SSOff 外,其他都能满足,且是所有方案里最为简便轻巧的一个,可通过搭配 API 网关来满足 SSOff 特性的要求,因此 JWT + API 网关也是一个推荐的方案。
场景假设:构建基于图像的物品识别系统(Image-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为便于理解统一认证和授权方案的细节,假定一种场景:团队准备构建一套基于图像的物品识别系统,允许用户通过 H5 应用或 APP 上传图像,系统分析后返回识别结果;同时期望将此系统开放给社区和行业用户以便商用;最后允许第三方应用将自身的功能接入 IBCS 以增强后者的能力。
下图是该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图:
在微服务架构下,IBCS 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处于物理内网环境下,也称为内部服务,外层处于物理外网环境下,也称为外部服务,内外通过 API 网关连接。
下文将以物品识别系统为例子,介绍这两种推荐方案:
其中密码模式常用于外部服务的鉴权,客户端模式常用于内部服务鉴权和开放平台应用的授权,授权码模式常用于社会化登录和 SSO,因此 OAuth2.0 可作为完整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方案。
> 必须注意的是,这些角色是相对的概念。
接口描述body返回权限POST /image-classify图像识别{ 图片内容, token }{ 识别结果 }受控接口
功能/API描述body返回权限POST /accounts/注册接口{ username, password }{ sign-up-result }非受控接口POST /accounts/login登录接口{ username, password }{ token }受控接口POST /accounts/logout登出接口{ token }{ logout-result }受控接口SignUp-Page统一注册页面(UI)非受控页面Login-Page统一登录页面(UI)非受控页面
其中,注册接口、SignUp-Page 和 Login-Page 页面是非受控接口/页面,意味着无须鉴权即可访问。
> SignUp-Page 和 Login-Page 页面是由 UIMS 提供的统一的注册和登录页面,当外部服务发起注册或登录请求时,有两种作法:一是统一跳转到 UIMS 的注册或登录页面,用户完成操作后调用 UIMS 的注册和登录 API 完成请求;二是在自己的注册和登录页面完成操作,然后以用户名和密码作为参数调用 UIMS 的注册和登录 API 完成请求。推荐采用第一种方法,类似于全网通行证,用户体验统一,不用重复开发注册登录页面。
一般来说,应当独立建设一个开放平台,开发平台作为整个云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同样依赖于 UIMS。在开放平台上,应当提供一套完善的界面和流程,以引导用户完成开发者认证和第三方应用接入的所有工作。此外,在前期阶段,也可以采用线下申请的方式,由管理员人工审核,在后台手动录入。
在开放平台上,创建第三方应用的流程和步骤,与上一步骤『成为开发者,获取 IBCS 的能力集』一致。所不同的是,上个步骤是获取 IBCS 的能力,而本步骤『创建第三方应用』,是基于开放平台开发应用,类似于微信小程序。
应该允许开发者将异构系统(第三方应用)接入 IBCS,以增强 IBCS 的能力。例如,假设 IBCS 本身不具备识别特种汽车的能力,但允许接入其他开发者开发的基于图像的特种汽车识别应用。
第三方应用接入,归属于开放平台的范畴。接入的流程和步骤,与第三步骤『成为开发者,获取 IBCS 的能力集』一致,由开放平台提供标准的 API,第三方按照接入规范执行。
场景描述适用模式用户注册(外部服务)用户在 APP 提供的注册页面,完成注册请求非受控接口,无须鉴权用户登录(外部服务),返回 token用户在 APP 提供的登录页面,完成登录请求,获得 token密码模式(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用户注册(UIMS)用户跳转到 UIMS 的注册页面,完成注册请求,注册成功后,跳回到原服务非受控接口,无须鉴权用户登录(UIMS),返回 token用户跳转到 UIMS 的登录页面,完成登录操作,获得授权码,然后携带授权码跳转到重定向URI,再获得 token授权码模式(authorization code)外部服务的鉴权用户在 APP 上使用图像识别服务,APP 调用 IBCS 的图像识别 API 并返回结果给用户密码模式(resource owner password credentials)内部服务的鉴权图像识别服务向配置服务获取配置信息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或简单的 HTTP Basic 验证开发者:获取 IBCS 能力集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开发者:创建第三方应用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开发者:接入第三方应用客户端模式(client credentials)
服务鉴权,从形式上分为:
例如,用户通过 APP 登录 IBCS 后,访问图像识别服务的过程:用户登录后获得 token,由 APP 携带此 token 向图像识别服务发起请求,图像识别服务首先调用鉴权服务验证 APP 的身份(通过 ClientId 和 ClientSecret),然后再验证用户的身份(通过 token),如果 APP 和用户都获得授权,则请求通过,返回识别结果。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给 Web 应用划定了安全边界,是 Web 应用安全模型的重要基础。基于令牌的安全系统,在同源策略的约束下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一般采用 CORS 方案,在服务端的响应头声明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参数即可解决跨域请求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同域环境下,传统方法是采用 Cookie 的方案。跨域环境下,也有几种方案,从安全性和简便性考虑,推荐采用这种方案:
OAuth2.0 是集中式的令牌安全系统,可以通过撤销令牌登出系统。关闭账户与此类似。
可在鉴权服务或 API 网关增加规则过滤器,将商业授权策略应用到授权规则中。
> 后续会写实践篇,敬请期待……
> JWT 是一种自包含的客户端令牌系统技术规范,这是其与 OAuth2.0 最大的不同。除此之外,可以简单地将 JWT 当作 OAuth2.0 密码模式的半自动版本。在实施 JWT 方案时,大部分情况下与 OAuth2.0 基本一致,本文不重复阐述,只对几个要点和不同之处加以说明。
由于 JWT 属于自包含的客户端令牌系统,令牌发出后无须服务器验证,只需在客户端验证。客户端验证并解签后将得到必要的信息,例如用户基本信息和权限标识符。这种设计天然地存在无法撤销令牌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在 API 网关对 JWT 进行拦截,这里有多种方法:
不过此方案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与 OAuth2.0 方案一致,客户端同样需要使用 ClientId 和 ClientSecret 鉴权。
JWT 规定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 Header 和 Payload 进行签名。
非对称算法的重要特点是,使用密钥加密时,必须用公钥解密;用公钥加密时,必须用密钥解密。利用此特性,通常在服务端采用密钥加密信息,然后客户端采用公钥解密信息。由于密钥存储在服务端,因此安全性高;公钥本身可以公开,因此可以在客户端存储。
JWT 经由服务端用密钥加密后,发往客户端,客户端使用公钥进行解密,便得到了 JWT 的明文。JWT 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通常是用户基本信息和权限标识符),只要解密成功,客户端完全可以信任此 JWT,因此不必再依赖于服务端重复鉴权。
以 IBCS 为例,当图像识别服务服务携带 JWT 向配置服务请求资源时,配置服务使用公钥解密,只要解密成功,配置服务完全可以信任图像识别服务,因此也不必再依赖于鉴权服务的重复鉴权。对于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也可以使用 HTTP Basic 验证进行简单鉴权。
同样,当外部的 APP 携带 JWT 向内网的图像识别服务发起请求时,图像识别服务使用公钥解密,只要解密成功,图像识别服务完全可以信任该 APP,有所不同的是,外部服务向内网服务发起请求,必须经过 API 网关,由网关执行规则过滤,确保 JWT 是仍处于有效状态。
与 OAuth2.0 的跨域解决方案一致。
本文给出了微服务架构下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的设计方案,从平台级 SAAS 模式下『统一身份治理』的概念出发,梳理了关键的需求点,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其中 OAuth2.0 是最佳解决方案,不过在实际运用中,应当遵循『合适原则』、『简单原则』和『演化原则』三个原则,不能盲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