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日行 Day 500每日阅读:《人工智能》

现行的教育体系大致上仍然是19世纪的“工厂模式”:所有学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以相同速度及相同方式学习。学校采用“流水线”模式,让孩子一年升一级。在老师投入教学、辅导与评估学生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是有道理的。

但现在人工智能可以消除这些限制,人工智能的感知、识别与建议能力,能够针对每个学生打造不同的学习流程,也可以让老师腾出更多时间,对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
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有四种应用场景:课堂教学、家庭作业与练习、考试与评分、量身打造的家教辅导。这四种场景的效果及行为会反馈给人工智能,并构成这一应用的基石——学生个人的档案。档案中包含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比如哪些概念很熟悉,哪些概念不好理解,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反馈,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回答问题的速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等等。
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应用于改进教育流程?
学校采用双师模式,优秀的老师授课,另一位教师在教室观察与辅导。
课程的前半部分,是教师讲新课,并且通过问题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传授的概念。
所有的数据,如用机器回答的问题、专注程度、理解程度,将直接写入学生的个人档案里,实时反馈学生了解了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哪些部分需要进一步讲解。
学生回家后,算法根据学生档案,为每个学生量身设计家庭作业:聪明的学生必须完成高难度、有挑战的题目;不太理解教材的学生则会做些更基础的题目,或许还要额外补课。
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对不同题目的解答所用的时间及答题表现,都会写入他们的档案里,并据此调整后面的题目,增强学生的理解。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些工具可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
最后,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人工智能系统里的学生档案会自动通知家长,详细说明他们对哪些概念理解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500日行 Day 500每日阅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