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连睡觉这么简单、重要、享受的事情都做不好?

为什么很多人连睡觉这么简单、重要、享受的事情都做不好?_第1张图片

什么是睡眠?在行为学上,睡眠是指机体失去对周围环境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行为,常伴躺卧、静止、闭眼及其他相关活动,比如梦游、呓语、磨牙……照理说,睡眠是生命中最简单、最重要、最享受的事了。

问题是,就这最简单、最重要、最享受的事,很多人都做不好!


 1.

睡眠障碍,主要包括早醒、睡眠过度、睡眠维持困难及晨醒时有心境恶劣的倾向。

研究发现,早醒、睡眠维持困难与精神运动激越、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往往是配对出现的;而睡眠过度则通常与精神运动抑制、体重上升、食欲增强配对出现。

研究证实,睡眠障碍可以作为精神疾病的预测因子(紊乱的睡眠经常是抑郁的先兆);此外,还可以根据睡眠形式推测病相。

比如说,夜间多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入睡、早上疲劳无力,多预示抑郁相;而睡眠时间少且自觉不需睡眠者,多提示躁狂相。

关于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伴随症状,然而睡眠障碍并不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消失。


 2.

睡眠障碍有多磨人,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大家都很关心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大多数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处方药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速的特点,因此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呢,有些睡眠障碍患者基于自己的认识,排斥处方药,自行治疗:或利用一些具有潜在药物功能的物质,比如酒精、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或通过非处方方式获取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比如感冒药;或自行选择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比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这些行为偶尔会有一定的危害,需要临床医师进行指导与纠正。

就非药物治疗而言,认知行为疗法有较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另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法、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目前还都缺乏令人信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

虽说疗效还有待验证,但考虑这些疗法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并不禁止。


 3.

说到睡眠障碍的治疗,势必要回答「人为什么要睡眠?」这个问题;这是个难题。

关于睡眠功能的最早认识来源于对正常人睡眠剥夺后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研究,比如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思维混乱、情绪障碍和发育迟滞。

近年来,对睡眠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睡眠功能的认识,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特别是不同物种间进化、发育的对比,提出了不少关于睡眠基本功能的假说,比如进化与适应功能、恢复与休整功能、学习与记忆功能……

很显然,作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睡眠的功能还没有取得共识。


 4.

关于睡眠的功能,有一种很清奇的假说认为,就像生理上需要大小便一样,心理上也需要大小便的,睡眠的过程便是排泄的过程。

这种假说将生理和心理进行类比:身体每天需要补充食物、水分,吸收营养转化能量,然后没用的或吸收不了的要排泄出去,形式有流汗、小便、大便……;同样,大脑每天要接收很多刺激、信号,分类编码存储记忆,然后无效的或处理不了的要排泄出去,形式有遗忘、幻想、做梦……

就像大便时需要找个地方蹲着一样,做梦时需要找个地方躺着。

在这个假说里,睡眠障碍,比如说失眠,就好似大脑有些便秘。

这也就意味着,睡眠上的问题就是心理层面上排泄系统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假说的提出至少有两个意义:降低一些人对睡眠障碍的恐惧,此其一;其二,引导人们控制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


 5.

有研究者指出,通常的睡眠时间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大脑的恢(排)(泄)之需,二是睡觉的意向。

也就是说,大脑要的是一开始的深度睡眠——这是「必不可少的睡眠」,再往后便是「可有可无的睡眠」了。

这种观点得到研究的证实;在一项研究中,那些自愿减少睡眠达两个半小时的研究对象,一年之后无任何病态的表现,也没因睡眠减少而在白天感到疲惫不堪。


 6.

说到这儿,可以试着抛出这样两个观点:一是,我们没必要过于重视、紧张大脑对睡眠的需求,就像没必要过于重视、紧张身体对上厕所的需求一样;二是,我们可以控制、减少每次睡眠的时间,就像我们可以控制、减少每次上厕所的时间。

有人会担心睡眠不足(睡不够八小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要我说,那些问题更多的还是「担心」造成的。

(参考资料:《抑郁症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张玉香、陈林庆、王一强;《失眠与抑郁关系2008-2013年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张继辉、刘亚平、潘集阳;《〈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张鹏、赵忠新;《人为什么要睡眠?》,韩芳;《人为什么要睡眠》,Jim Hong著,徐智策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很多人连睡觉这么简单、重要、享受的事情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