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知道自己是谁,越甘心为何而牺牲——《梁祝的继承者们》观后感

写于2016年4月

    《梁祝的继承者们》是林奕华首部原创音乐剧。

        据说梁祝是林奕华年轻时的一个情结。本剧改编后的故事,发生在艺术院校,讲述了一群艺术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是一部年轻人演给年轻人看的音乐剧。几乎没有剧情,主题多元。没有明确表达的寓意,全靠观众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经历去解读。林奕华是一个话唠,他将对艺术、爱情、青春和生命的爱,都打在了这个四个小时的结里。

   一、关于舞美

        舞台设计很简单,空旷的地面,一块背景多媒体板,可以出现各种投射。一个个白色石膏正方体,不同的堆砌方式,可以是矮墙,可以是座椅,可以是作品,可以是行李。扛起是负重,摔下是发泄,跨越是奔跑,坐下是听讲....光影的运用让这样的白色方形更美。它们既代表了教室,又或者是校园,是坟墓……剧中,林奕华也特意点出了如此设计的原因——留白。 这里“留白”传达出了两层含义,一是对中国艺术精髓的热爱,二是比喻青年艺术生充满可能性的未知未来。

  演员服装都是色彩素淡的衬衫、牛仔裤和围裙,契合着艺术学生的青春朝气的气质。

        戏一开场,简直不能相信这是林奕华的风格,和我们以前看过的《贾宝玉》的精英风大相径庭。而《梁祝》是那么年轻、草根、简洁和诙谐。

        二、关于性别

        18个演员,或许取十八相送之意共同饰演梁、祝和群众,每一个女生都是祝英台,每一个男生都是梁山伯。18个人,在台上变换出无数种组合,没有绝对的主角,没有形象特别出众的演员 ,代表着梁祝既是你,也是我,谁都是主角,谁也是观众,既是受害者,也是创新者。

        到了后半场,梁祝成为了女女或者男男,父母成了男男或女女。所有性别都可以打乱。林奕华或许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中既有男性的部分,也有女性的部分。只是投胎到一个躯体中,才变成男性或者女性。祝英台遇到梁山伯,心中的男性部分被激活了,产生了创造的激情,才创作了《梁山伯的肖像》。而梁山伯只有在自身的阴性特质被激活时,才明白敏感、好奇、创造、包容这些女性特质,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关于爱情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梁祝连一个牵手都不曾有过。但这又是一部爱情戏,或者就是林奕华本人的经历。祝英台在追问梁山伯时,梁山伯始终扛着一个白色石膏回避着,负重前行。在郊游的一幕也是如此,梁山伯始终不在状态中。后来才知,不健康的家庭让梁山伯的性格变得内向、安静和沉默。不会倾听、无法与人沟通,害怕失败,不敢承担后果等等弱点又似乎是中国男性的集体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错失了祝英台的爱情。在后面的美术馆哭坟及回艺校看老师的戏中,才慢慢地开始学会面对,学会沟通和和解。可是两人此时已阴阳相隔……

     四、关于自我

        祝英台问,为什么当我看到梁山伯,就非常想告诉他我是谁? 看到一个人,觉得早就认识他,或是他一定能从人群中认出自己。那便是没来由的爱情。 梁山伯说,我总觉得,梁山伯的我正在变成祝英台,把“光”都给了他,“暗”都给了自己,一直在成全祝英台……这,也正是爱情中的融合与牺牲。“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 除了我是谁。”  一个人出生时就好像是一张还未染上墨渍的白纸,却又有着不同的秉性,然而每一张白纸,每一种秉性,都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哪张白纸比另一张白纸重要。这也是另一个角度的自我追问。

        “我知道/我都知道/除了我是谁”这一句话是贯穿全场的核心主题。寻找自我是一个人终生的课题。越知道自己是谁,越甘心为何而牺牲。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知道自己是谁,越甘心为何而牺牲——《梁祝的继承者们》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