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 贺建奎面临千夫所指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 贺建奎面临千夫所指_第1张图片

文|苏瑾七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生物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2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西川大学华西医院蔡续雨、北京大学罗欢等122位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称,这次试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对普通人来说,这件事理解起来是有点复杂的。尽管事件一出关注的人很多,但是想像聊娱乐八卦一样轻轻松松的聊这个话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1 ~

首先,贺建奎研究、实验、继而又高调的发布这项技术的动机何在?

据悉,有媒体采访到为贺建奎此项目提供志愿者招募的艾滋病公益组织。据了解,去年3月,贺建奎通过北京艾滋病公益组织“白桦林”发布该项目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信息。

组织负责人白桦以为该项目是南方科技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部分出于对贺建奎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身份的认同,答应了他在病友群转发招募信息的请求。

11月26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公告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 2 ~

社会对贺建奎的此次基因编辑行为又产生了哪些质疑呢?

首先,基因如果可编辑,那么是什么人能承担起进行基因编辑的高额费用呢?毫无疑问,是富人阶层。在这项技术没有像买消炎药一样,每个人都承担得起那样普及之前,普通人一定是无法企及的。哪怕他们真的是因为身患疾病,需要这项技术,但是如果自身没有这个经济承受能力,技术本身也形同虚设。

就像现在已经普通出现的自费疫苗、或者试管婴儿技术,他们的费用是一般百姓远远承担不起的,那技术本身的意义何在?是造福了人类,还是拉大了富人和普通人的距离?如果是后者,它的存在就是一种隐患,随时催发的是一场底层人民的不满和宣泄。

其次,人们对基因可编辑这件事,暂时还无法接受。如果一个人可以选择孩子的头发是浓密还是稀疏;鼻梁是高挺还是塌陷,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未来将如何走向,这不免引起人们的恐慌。甚至如果你的孩子智商、情商也是可以被编辑的,那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努力、奋斗、不如直接基因编辑一个超脑?这项打开了洪水猛兽大门的技术,让人们的大脑不停的疯狂运转,对人类命运的走向陷入无限的遐想。

科学家对这种已经不是新鲜技术的突然被实践、突然曝光也感到震惊。他们觉得对自己来说是不公平的,毕竟有前人已经有能力去实践这项技术,但因为考虑到它的推出有很多不可控性和隐患存在,出于道德、出于伦理的顾虑,其他的科学家抑制了自己的想象,仅仅将这项技术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而贺建奎此举无疑是打破了科学家默认的守恒。这就像树上的果子,人人都默认它是禁果不能去摘,而就有那么一个人打破了所有人的沉默,水面不再平静。

~ 3 ~

针对种种质疑,当事人贺建奎也给出了一些回应。

首先他回应了基因编辑婴儿被选取的原因。

贺建奎说与他合作的不止这对双胞胎的父母,一共有8对夫妻,都是男方为HIV阳性,而女方为HIV阴性。因为他们感染了疾病,选取他们,是对他们进行帮助。

其次,他回应了进行基因编辑的理由、初衷。

他的目标是让这项技术可以获得全球性应用。“你们有生病的朋友或亲人吗?他们需要帮助。”贺建奎说。“对于千百万深受遗传病或感染病折磨的家庭来说,如果我们拥有这项技术,我们就能帮助他们。”

但有学者问他为什么在明知全球科学家一致认为不应进行此类研究的情况下,仍一意孤行。贺建奎未予回答。

除此之外,他此举也遗留了其他悬而未决的疑问,比如:

实验开始之前为何未在医学界进行公开透明,相关基因改动的数据是什么?

为何在已知有其它HIV预防方法的情况下,仍选择CCR5?… …

~ 4 ~

技术、科技的进步,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把双刃剑。

普通百姓不是专业人士,不清楚国家、或者世界相关组织在这方面是否有什么规则和法律可以去依照执行。

事件曝光几天后,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发布了官方态度。

中国科协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置违背科研道德、伦理不端行为,相关发言人就“基因编辑婴儿”一事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表示这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形象和利益。我们对涉事人员和机构公然挑战科研伦理底线、亵渎科学精神的做法表示愤慨和强烈谴责。

~ 5 ~

反观现在已经普遍被应用于临床的试管婴儿。

当时被实践的阶段,很多人提出疑问,比如试管婴儿会导致人们滥用设计性别等。虽然今天国家乃至世界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这项技术至今仍存在很多隐患、包括妊娠风险、患病几率、安全问题、成本效益高、对母体的主体权的侵犯等。

基因编辑、克隆人等等一系列的重大科学突破,如今为何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广泛的在人类身上得到应用,为什么技术不能单纯的就拿来去解决人间疾苦,很多科学家都遗憾的表示,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建设还远追不上科学进步的脚步。

在批评、谴责这些疯狂举动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人类的伦理道德建设,何时能提速?社会如何能实现真正的平权和平等?

时下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科技、引进人材、还是应更多的着眼于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再多的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应用,意义又何在?

贺建奎此举的鲁莽背后,是否也暴漏了很多机构和体系建设的漏洞,这无疑是一个警钟!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 贺建奎面临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