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自曝”22亿元财务造假事件持续发酵,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正在进行中,中国证监会称“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在微信朋友圈表示,“我个人非常自责。无论独立委员会的最终调查结果怎样,我都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这家曾经的明星创业公司,刷新上市纪录的新锐中概股,因为财务造假陷入舆论旋涡。监管、质疑、口水,像风暴一样向它袭来,它同时面临着信任崩盘、法律诉讼、经营危机。
财务成为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切起源于两个多月前浑水发布的那份做空报告,报告称,瑞幸咖啡的收入和利润数据被严重夸大。
根据做空报告,瑞幸进行造假的方式,集中在以下几点:
1.用取餐码跳号的方式,夸大门店订单量;
2.夸大商品的销售单价,实际单价要远远低于瑞幸公布的价格,膨胀幅度为12.3%;
3.夸大平均每笔自提订单的商品数量;
4.多报在分众传媒的广告支出,虚增门店营业利润。瑞幸没有真正超过门店层面的盈亏平衡点,实际损失高达24.7%-28%。
财务造假的指控最终得到了瑞幸特别委员会的证实,委员会初步发现,瑞幸虚增了22亿元的销售额。不过,具体造假的方式还是一个谜。
这次,燃财经采访了5位在职或离职的瑞幸员工,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瑞幸的另一个侧面。
店里超70%的订单都是免费,公司发邮件通知订单会“跳号”
刘飞 瑞幸咖啡副店长
我是去年9月加入瑞幸咖啡的,在北方一座城市的一家门店当副店长。刚开始门店订单并没有跳单,后来有一天公司发邮件,通知大家订单排号规则要改变,比如之前的小票是1、2、3这样排序,改成1、3、7这样。
当时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这在餐饮行业还是比较常见的,我觉得它可能是为了避免让同行知道门店的真实销量,也没有多想。
我们门店有三个人,一个店长、一个副店长、一个咖啡师,平时店里有两个人值班。顾客都是线上下单,所以也不需要收银员,两个人就够了。
我们是一家商场店。工作日下单的基本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周末时逛街的人比较多。工作日外卖比较多,周末自取的多。咖啡还是卖得最多的,其次是面包,然后是小鹿茶,最后是零食。
正常情况下,店里一天的订单量在100单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免费订单。我刚来的时候,店里90%的订单都是免费的,现在大概有70%的免费订单。公司有各种补贴活动,首杯免单、满减、发优惠券,导致很多用户下单都是来喝免费咖啡。
在瑞幸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司对待员工并不是那种家的感觉。我手下有个实习生,之前在星巴克干过,他就直接跟我说,他觉得星巴克好,因为工作氛围很愉快,就跟家人朋友一样,但他来瑞幸就是来赚钱的,仅此而已。
瑞幸给的钱确实要比星巴克多一些。副店长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加上绩效扣完各种费用,最后拿到手差不多3500元左右,星巴克应该更低一些,但星巴克的福利待遇会好一点,瑞幸没有任何福利。
公司对员工很苛刻。比如门店有差评,是因为顾客对口味不满意,跟门店运营没关系,因为我们就是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用机器做出来的咖啡,但公司还是会扣店长工资。
门店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天都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公司有一个质量管理部,只要查到门店有问题,那么这个月的绩效肯定就没有了。但是,即使得到满分,公司也不会给任何奖励。
公司平时会有一些培训,但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用处,也就是操作机器什么的。我们的咖啡师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咖啡按键师”。因为咖啡机是傻瓜式操作,不需要任何技能,你就负责按按键就可以了。反正我觉得在瑞幸的店里干过店长,出去也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因为这些活谁都会干。但是瑞幸的原材料是没有问题的,咖啡豆也是国外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听到瑞幸财务造假的消息,我并没有觉得很惊讶。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员工,也就是找个地方打工,现在跟大家一块当吃瓜群众。公司出问题,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我又不是主谋,就连从犯都算不上,而且我已经在打算离职换工作了。对我们而言,在哪都是一样。
瑞幸早期不差钱,只要看上一块地,高于市场价20%也要
宋历 前瑞幸咖啡门店拓展员
我是2018年入职的,现在已经离职。最初,北京地区这个职位有70多人,工作是每天出去跑、报店。公司给我的感受是,步子迈得太大了,花钱大手大脚,混日子的人多。
2018年,瑞幸在北京的目标是新开350家门店,可能也是因为压力大、任务重,我发现他们报的店乱七八糟,而且上级把关不严。
每个人平均每两天就能选定一家店,也就是说,每天大概有30家门店报给主管审核。主管一天就干这一件事了,没有时间去实地看。
比如有人报了一个在写字楼一层男卫生间的店,只写地址,不写具体情况,主管也就通过了。通过之后,营建实地去看场地,发现坑儿还在那儿,物业说,你们把坑抹平了,地方就归你们了。即便女卫生间还在旁边,营建也不会说什么,因为他也有快速开店的任务。这是当年的十大笑话之一。
再比如,我之前干过餐饮,知道某家商场房租是10块钱一平米,但同事报上来是16块钱一平米,多了将近60%,这个商场人流很少,主管也通过了。
到年底开店任务是完成了,还发了奖品,但是两周后,东窗事发了。
2018年底,有媒体报道,瑞幸把店开到犄角旮旯,事情曝出来以后,部门主管被调到营建部,营建部的主管上来了。
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开始急刹车了。
新任主管的首要任务是,把生意不好的店都替换成生意好的店。当时内部说,折算房租等,一杯咖啡的成本是13.5元,照此来算,绝大部分的店都不赚钱。首先外卖肯定是赔钱的,杯子、纸袋、底托一套成本是3块多,再加上半杯多牛奶,一杯咖啡卖7块,肯定赔钱。我们内部算过,一家店每天至少要卖220杯咖啡,才能覆盖房租成本。
瑞幸要求丰台区、房山区都要开店,这些店其实一天连50单都没有,开发商怕瑞幸倒闭了,都主动买咖啡喝。
后期瑞幸开店也开始让员工数人头,但是大家也都是作假的,没有录像,员工说多少人就是多少人。
如果满分100分,新主管上来以后,工作标准瞬间从10分提高到了99分,很多人辞职不干了,70个人的团队瞬间变成26人。
人都走了,瑞幸从外地招来很多大学生,北京招了60个人左右,没有一个学相关专业的。公司可能认为,学历管用,但是选址这份工作,需要跟开发商、物业谈判。这批大学生水电完全不懂,最后九成都离开了。
也就是那段时间(2018年年底、2019年初),瑞幸开始节衣缩食了:门店租金晚付10天左右,员工工资晚付5天左右;原来门店团队很豪华,配有咖啡师,后期只配一个店长,剩下的全招大学生。
我慢慢还发现一个问题,新主管派系内的人开始报各种名目吃回扣的店,比如报店人说,“这个店有20万转让费”,或者“需要10万电量增容费”,主管直接就说“交”;故宫店的合同我看过,签的是180万,再加36万介绍费。这些就是自己给自己要钱的名目,从最初的暗箱操作,到后来明目张胆地上报。
瑞幸早期就是不差钱,只要看上一块地,多少钱公司都要,高于市场20%溢价也要;当时还有家新店,押2付3,五个月房租都交了,主管突然说不开就不开了,最后租金只要回来一个月的,钱说扔就扔了。
瑞幸下游的供应商也跟着特别赚钱。当时有个人找到我说:“瑞幸咖啡的塑料封口贴,你如果把这个项目揽下来,一年我给你20万。”
干了一年,我觉得这家公司快完蛋了,也就离职了。
为了迎合公司考核标准,员工只能被逼作假
Ella 瑞幸咖啡兼职咖啡师
瑞幸自曝造假之后,公司紧急召开了内部会议稳定军心,但对事件本身一句解释一句交代都没有,店员们只负责传达“一切正常”的话术。
第二天顾客们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门店直接爆单。原本疫情期间一天只有20多单,年前是平均五六十单,那天我加店长两个人一共做了170多单。
这些单子里面几乎有将近1/3的首单免费咖啡,想想都不可能赚钱。当天平时不喝咖啡的也会来领一杯免费咖啡,手中有券的,一折、两折、三折纷纷下单,一天的物料根本做不了这么多东西,感觉就跟还债一样。如果这样的状态继续,不知道能撑多久。
瑞幸咖啡在一个区域内的门店数量会保持在三家左右,算上兼职雇员有六七位,轮班倒,其实工作量不算小。
基本上,为了留住全职员工,几个月之内公司都会让全职店员升到副店长的位置。兼职随意一些,兼职转正之后还是按小时计费,没有绩效提成,只会加一点时薪,从原本的20元/小时加到30元/小时。
疫情期间,不少门店闭店,赋闲在家的店长、副店长加起来得有200多人,这些人也没有离职,只是没有工资,大家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员工想走,怕找不到工作,公司想开除人,这个节骨眼又怕节外生枝。
其实公司内部挺混乱的,因为一家店的差评率直接关系到区域经理的绩效,所以他的职权就很大,基本上想让谁走就能让谁走。比如某店的副店长,因为垃圾桶的盖没及时关上,就从副店长直接降成了员工。
很多时候,为了满足考核要求,员工们会不得不做出一些“造假”的举动。
比如瑞幸对于库存的管控非常严格,一天消耗的杯子、咖啡豆等,要是和系统差异太大,数据一提交,过半小时区经理就会找过来。
因为系统会自己预计,比如一杯拿铁的牛奶量是250ml,系统的奶量是10L ,做一杯拿铁系统就会自动扣除这杯的奶量。但是咖啡机是要调试的,这时候店长为了奶量和系统匹配,就会把拿铁的奶量调成240ml,这样的话牛奶的量就会多出来,所以库存数量会出现造假的情况,而这样的造假只是怕“上头找麻烦”。
公司对饮品的制作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从接单到扫码送出要在两分钟之内完成,这个速度其实是很紧张。如果单越积越多,店长就会要求单子刚来的20秒内点制作完成,达到公司的规定,但其实咖啡是没做完的,配送员来了也只能干等。
同时, 店面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比如做一杯复合果汁,某些原料上只需要10ml,但一罐原料有1L,打开两天就会过期,全部要倒掉,但可能两天之内只卖出了一两杯饮品。
原本一杯咖啡的制作标准是固定的,在实际操作中,顾客经常会提出需求,比如少加糖或多加奶,但是公司不允许这么做,我们如果听顾客的,就只能被迫出错。公司后期盘点库存发现不一致,责任就会怪在员工头上,还会扣绩效。
除此之外,我们每天从开店到闭店,大到数据盘点,小到卫生打扫,都特别求精细度。结果公司自曝数据造假,员工心里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对外还要装作没事,感觉违背自己良心。
曾发现销售数据被卖给外部,但很难查到是谁
科科 瑞幸咖啡员工
那天公司自曝财务作假之后,微博热搜都到第三了,肯定所有员工都会关注。尽管对我们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上下游的相关供应商这几天都在热议,我们内部员工在私下也会单独讨论。但我没有办法透露任何内部消息,关于这件事的最终解释,一切听从公司官方口径。
刘剑之前是总部的副总裁,后来做了COO,他管理的部门负责所有与收支相关的业务。按道理来说,负责广告业务的市场部门和负责数据的运营部门都和他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他也有一定的控制权。我们如果新开一个门店,也需要经过刘剑所管理部门的审批。
关于浑水做空的那份报告,我认为关于跳单那部分的指控不太可信。据我了解,那些证据不太能够证明公司在这方面做了手脚。瑞幸咖啡小票上的单号都是随机的,而且小票号并不代表卖出的实际杯量,很多人一单就会买很多杯。
浑水那份报告里截图的微信群确实是我们内部群,技术人员会通知店长调整单号。但给出的单号没有任何规律,每家门店也都不太一样。比如,一家门店,早上第一杯单号是200号,但到了中午本来到400号了,但也有可能被调回到200号。
我们和星巴克的消费模式不一样,星巴克的模式是前台点单,所以他们的小票号上会有实际购买产品的金额,以及开发票的信息。但瑞幸是APP下单,实际发生金额只在用户的APP里体现,小票只显示取餐号和购买的产品信息,不涉及金额。当天的实际销售数量、自提和外送占比,都会在系统OA里面体现。
之所以采取这种跳单号的方式,是因为从2019年开始总有人通过数单号、询问店员的方式对我们进行调研。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有竞争对手就在调研瑞幸,他们也用了类似数单量的方式,但应该没有用摄像头。
去年浑水调研的时候,我们确实发现很可能有一些店长私下卖数据给外部。但这也是业内潜规则,公司虽然会严查,但很难查得出来是谁卖出去的。因为在运营部门内部,销售数据都是公开的,店长、运营经理、运营部门主管、总部运营部门都可以实时查到这些数据。他们日常会根据销售数据来调整产品配送比例。
瑞幸的运营部门是按区域划分的,每个城市大概分了二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会配备一名区域运营经理,每个区域运营经理手里管理10-15家门店,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个专属微信群,每天的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都会在群里汇报。运营部门总监级别以上的领导能看到全部区域的销售量,而区域经理只能看到属于自己运营区域的单量,门店店长则只能看到自己门店的单量。
事实上,整个运营部门只负责统计单量和客户投诉量。店长的绩效也只和这二者挂钩,瑞幸的大多数用户都是通过充值打折券的方式消费的,关于现金流部分只有总部才能看到。店长是没有权限的,所以门店无法算现金流流水。目前,每个店面现在的要求是尽量可以卖到400杯以上。
事发后有甲方提出质疑,我担心开店会受影响
张林 瑞幸咖啡门店拓展经理
我是2018年入的职,现在还在职。我们团队目前有30多人,高峰时团队人数能翻倍。
我刚入职的时候,瑞幸正在疯狂开店,后来逐步慢慢压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部门换了3个领导,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各换过一次,每个领导的情况都不一样。
比如说2018年,开店的条件相对比较松,想在国贸或者望京开个店,很容易。但换了领导后,2019年公司开始考虑得比较多,变得比较严,比如不能再选一些租金比较贵的店铺、区域的选择更谨慎等。
我们领导基本都是神州那边的人。几任领导其实都差不多,毕竟他们自己来的也是一个新领域。他们在神州那边有一个框架,搭建一个新公司会非常快,但进入一个新领域后,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学习,会有一些前期摸索过程。
目前,北京大约有400多家门店,基本趋于饱和。再加上疫情影响,所以现在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推销“瑞即购”和“瑞划算”,目前还没有具体的KPI。
有些店开了会再关,北京关掉的店大概有几十家。比如一些只做外卖的店,因为外卖费太贵,如果只做外卖,没有自提或者堂食,成本太高,所以会把店面转移到商场一层等地方,既可以外卖,也可以自提。我们的工作之一,还会盯着瑞幸App的数据,如果哪栋写字楼的外卖单量特别高,我们就可以把店开到那栋楼里去。
现在北京的外卖店基本上不做了,主要在营业的是外卖加堂食或自提的店,目前自提店应该能占到90%以上。自提店一般只有一个吧台,面积在30-40平米左右,成本比较低。
今年年初在看到浑水的报告后,那会儿我还想着,一单的商品可能不只一个,中间或许有误差,加上瑞幸形象一直是突飞猛进,没想到会这么恶劣。这次出了事情后,公司只是群发了邮件,说公司针对这件事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去调查,但还没有开大会来安排事情后续等,我估计假期结束后,公司针对这些事情可能会开一次大会。
看到这次新闻后,我们自己私下也会讨论,目前已经受到了一些甲方开发商的质疑,我推测,接下会对我们开店或者机器安装带来一些影响,但现在因为在放假,目前还看不出来影响会有多大。在此之前,瑞幸的咖啡机装机效果还可以,上个月北京大概装了100多台,因为它相对市面上的其他品牌的机器还算比较便宜。
我觉得瑞幸这家公司发展太快了,缺少一些时间的积累。比如开一个店,应该需要时间去养一养,因为只有当店面开够一定时间后,才能更清楚知道这家店的各方面数据,慢慢摸索盈利。但如果开得不快的话,不符合公司标准,我们在今年之前开店KPI还是挺重的。
我个人认为,造假这件事情对基层影响不是特别大,关键还是在于公司董事会。目前公司内部还没有更多动态,我自己打算假期后再观望一下,暂时还没有离职的想法,但现在会比较担心公司未来的发展。
本文来自燃财经(ID:rancaijing),作者 | 黎明 金玙璠 苏琦 孟亚娜 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