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讲故事的那些事儿

打上学那会儿就听老师说,不要做设计而是要讲故事。可是,什么是用设计讲故事啊?”小梅说

“解释什么是讲故事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确什么不是讲故事。

我们大家都有看过那种特别难懂的说明书的经历。

另外,我们也经常也会在各种设计案例里看到各种说明书文体的'设计说明'。

比如:本方案简洁大气,成本低廉........天花采用二级吊顶、石膏板、乳胶漆刷十遍,地面采用蒙古黑花岗岩湿贴.......

你看,这种文字大多数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而为什么我们高中时看的《故事会》却又那么容易理解?

同时你也可以想象一下要你复述一本说明书和要你复述一个故事之间难度的差异。

说明书和故事会都是文字,为什么我们的阅读体验如此不同?”老岳说

为什么是故事

人的记忆分为两类不同的结构:

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

长期记忆(LongtermMomory)

工作记忆:也称为短时记忆 ,存储能力估计在 5 ~ 3 0秒。

我们每天注意到的任何信息都是要在工作记忆区被处理,之后被处理好的信息才会进入长期记忆并被存储到大脑里。这个工作记忆有点像是:一个大暖壶的入水口,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暖壶的口很小很窄,每次只能流过一定数量的水,一旦超出这个量,水就会洒出来,根本灌不进去。

长期记忆:存储容量非常巨大 ,而且能够长期保持记忆内容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 “记住了 ” ,都是指的把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

同样的道理,长期记忆就像前面举的例子中的暖壶的腹部,这个腹部几乎无限大,但是想给这个无限大的腹部灌水,必须通过那个工作记忆的小暖壶口。

其实我们的工作记忆的那个输入口,本质上就是我们大脑处理意识范围之内信息的能力,因为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入口非常小,容量却无限大的暖壶。

从我们的祖先使用语言的时候开始,我们的工作记忆就拥有了感官规定性。

什么意思呢?

学美术的都知道,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种元色彩,人能感知的其他的所有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相互搭配变化出来的。只能感知这3种元色彩就是感官的规定性。

我们用一种形象化的例子来说明工作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下人的工作记忆是暖壶的圆形入口,直径有4cm 。而故事本身就是4cm的直径,8cm高的圆柱,所以故事本身不需要调整就能通过工作记忆的限制快速到达长期记忆区,几乎没有摩擦的一步导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儿童读物都是一个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再配上图画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工作记忆更为狭小,而听故事几乎不需要大脑有任何的咀嚼动作,像是没有牙齿的婴儿吃的流食一样,故事也是大脑的流食。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不规则形的。无论大人孩子,都首先要对其进行认知加工(咀嚼),把信息加工成可以被理解的,才能从工作记忆的入口进入大脑。

为什么说明书和数学非常难以理解?因为你的工作记忆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又慢又痛苦。

所以本质上故事就是:人类大脑最容易理解的是有固定形的、形象化的信息排列组合方式。

正因为可以迅速的通过工作记忆的关口,有感染力的故事,可以释放强大的影响力,去影响受众的行为,去改变他们的观念。

为什么设计要讲故事?

首先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请点击我的文章:《怎样才能先收他一个亿的设计费?》)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讲故事?

我们讲故事的原因就是为了利用故事来影响他人。因为故事能够激励人并引起共鸣,让客户更快更迅速的接受我们的观点。

故事不是直白地、简单地告诉人们概念是什么。而是使听故事的人参与到概念的交流中。

比如,我说“一”。

'一'仅仅就是一个数字概念而已。

但我说:一轮皎月、一只孤雁、一缕清风、一江秋水。

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了,它会在你的脑海里形成图画,于是你会参与到我的语境当中来了。

同时故事是为了达成目的。

先明确你的目的。没有目的,你就不知道该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因为故事是一种说服和影响的工具,如果你不知道该把受众往什么方向引导,那么故事就起不到作用。

了解过了故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用,我们接下来就说说怎么用设计讲故事,用故事包装设计。

怎么讲故事

其实把设计包装成故事是一个精心策划(编辑)的过程。

那么我们常用的设计故事手段有如下几种:

类比型故事

场景型故事

故事的结构性

类比型故事

类比型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举例子。类比一般都非常短小,常见于介绍概念,同时也是生活里最常见的故事方式。

想想看,我该怎样能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柚子的人讲什么是柚子呢?我只能借助这个人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做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出一个他从没有见过的概念,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设计讲故事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