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工资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基于 CHIP 数据
一、引言
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来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毕业,就是应届毕业生。201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99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平均年龄大约在21-24岁,应届毕业生本应是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动力的一股力量。然而,当今社会中“找工作靠父母”、“毕业即失业”等现象和说法却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难?“找工作靠父母”的说法又是否有其依据?
本篇文章就应届毕业生群体入手,基于CHIP2013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相关模型及处理方法,探究影响我国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因素。
背景(为什么研究。罗列一些具体故事/现象/数据【加注】)意义 目的(问题)主题 方法 段落结构
二、理论/文献研究
(变量选择 模型建立)
二、模型建立
(一)模型假设 根据理论推出(能力/社会关系更重要 假设——论点)
(1. H1 CHIP2013数据真实可信
2. H2 不考虑宏观因素对每个样本观测值的影响)
(二)变量选择及其描述性统计
1. 数据概述
本文基于CHIP2013(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2013)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2013为中国居民收入项目组于2014年针对城镇、农村以及流动人口进行的第五轮收入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了分层系统的科学抽样法,有代表性地抽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126个市、234个县,共计39065个城镇住户居民个体数据样本共19887个。
为了筛选出应届毕业生样本,添加了以下筛选条件:
1. 样本所完成的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
2. 样本所被调查的工作为第一份工作
经筛选,保留符合条件且有效的样本341个。
2. 变量选择
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影响因素涉及到诸多方面,这些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合同类型、以及企业特征。
1.个人特征
变量:应届毕业生性别、高考分数
高考是对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公平考验,因此高考分数能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一个客观标准。此外,年龄也是个人特征中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年龄普遍在21至24岁之间,年龄的差距所造成的影响不大,因此不纳入考量范围。
2.人力资本
变量:应届毕业生大学类型、高中类型
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工龄等方面。教育资本可以由大学、高中的学校类型所体现。由于本文所研究的为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见样本筛选2),默认所有样本的工龄为0,因此工龄不纳入考量范围。此外,大学、高中期间的实习也可能影响人力资本。但由于大学、高中的实习机会基本与大学、高中类型有关,即越有名气、越好的高中和大学通常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这一因素也可以由大学类型和高中类型所体现。
3. 合同类型
变量:日工作时间、月工作天、如何获得工作
日工作时间和月工作天反映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时间。而如何获得工作这一变量则是为了考察包括”父母帮忙找工作“在内的人际、社会关系对于工资的影响。
4.企业特征
变量:单位规模、单位类型、行业
综上,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如表1所示。
变量名称变量性质符号单位
刚开始工作一个月收入(c05_2)被解释变量wage元/月
高考成绩(a15_3)解释变量score分
日工作时间(c01_3)解释变量hours时/天
月工作天(c01_2)解释变量days日/月
单位规模(c08)解释变量scale人
性别(a03)虚拟变量gender——
大学类型(a15_7)虚拟变量college ——
高中类型(a14)虚拟变量highschool——
如何获得(c06)虚拟变量acquire——
单位类型(c03_2)虚拟变量business——
行业(c03_3)虚拟变量industry——
3. 变量描述统计
(三)变量假设模型假设
H1高考成绩对应届毕业生工资产生积极影响。高考分数越高的大学生通常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更强,因此应该更受雇主青睐,可以得到更多工资。
H2日工作时间对应届毕业生工资产生积极影响。
H3月工作日对应届毕业生工资产生积极影响。归类到能力/社会关系
(四)模型建立与实现
本文使用Eviews 软件包对模型进行初步回归,结果如下。
由回归结果可见,性别、高中类型、日工作时间、月工作天、工作行业和单位规模变量的Prob值,即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大于0.05,表明这些变量对于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高考成绩、大学类型、如何获得和单位类型的Prob值小于0.05,表明这些变量对应届毕业生工资有显著影响。
基于这一结果,对高考成绩、大学类型、如何获得和单位类型四个变量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回归。其中高考成绩为数值变量,而大学类型、如何获得和单位类型为虚拟变量。为了进一步分析虚拟变量,需要对每个虚拟变量进行处理。具体来说,需要对每一个虚拟变量下的诸多选项进行进一步划分,并引入人工变量,通过取值0或1进行量化,从而定量每一个分类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1. 大学类型
变量符号取值 1 所代表含义取值 0 所代表含义取值 1 所对应问卷选项
D1毕业于985、211院校毕业于非985、211院校(a15_7) 1、2
D2毕业于海外院校毕业于国内院校(a15_7) 7
2. 如何获得工作
变量符号取值 1 所代表含义取值 0 所代表含义取值 1 所对应问卷选项
D3通过市场途径获得通过非市场途径获得(c06) 4、5、6
D4通过社会关系获得非通过社会关系获得(c06) 7、8、9、11
3. 单位类型
变量符号取值 1 所代表含义取值 0 所代表含义取值 1 所对应问卷选项
D5工作于党职机关团体或事业单位工作于非党职机关团体或事业单位(c03_2) 1、2
D6工作于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于非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c03_2) 5
D7工作于国有及控股企业工作于非国有及控股企业(c03_2) 6
将以上人工变量以及高考分数再次代入模型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
四、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变量之间的比较(显著且正面 两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需要同时发展)
1.工人特征
性别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就业多以办公室室内工作为主。这些岗位对于身体素质、力量、体力等方面的要求较小,因此男性所具有的生理优势体现并不明显。高考成绩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成正相关。这是由于高考分数是衡量大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的较为客观的指标,而这些能力正是作为公司新员工所需要的。高考分数越高的大学生学习能力越强、态度越认真,因此越容易得到公司的赏识,工资也相应的越高。
2. 工人人力资本
工人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大学教育所体现。是否毕业于985、211院校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着显著的影响。这是由于毕业于985、211这类国内知名院校的学生比起毕业于其他国内院校的学生接受了更好的本科教育,在专业知识、学习素养等方面更为优秀,因此更容易收到大公司的赏识或承担更高的岗位,获得更高的工资。是否毕业于海外院校则对毕业生的工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样本特征:毕业于海外院校的样本共1个,占总样本的0.294%。样本数量过小使得样本代表性不强,无法得出普遍结论。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海归本科生占应届毕业生市场的小部分,属于少数群体。高中类型则对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高中接受的是基础性学科教育并非专业教育,因此公司难以通过高中类型判断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也就不将高中类型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
3. 合同类型
合同类型包括毕业生如何获得工作,日工作时间,以及月工作天。其中如何获得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市场渠道(包括商业职介、看到广告后申请、直接申请)和社会关系渠道(包括家人联系、亲戚介绍、朋友或熟人介绍、雇主招工、接班)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都有显著且正面的影响。相比之下,通过社会关系渠道所获得的工作比通过市场渠道所获得的工作工资更高。这是由于通过社会关系渠道获得工作的毕业生通常和雇主之间有着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社会联系。因此雇主对这些毕业生的能力和态度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或信任,也愿为他们安排职位更高、工资更高的岗位和工作。日工作时间及月工作天对于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接收的都是一天8小时,一周5天的合同:87.9%的样本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80.5%的样本月工作天为22-24天,因此影响并不显著。
4. 企业特征
是否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对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该影响是负面的,说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工资更低。另一方面,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样本却占到了总样本的60.9%。这是由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可以享受更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退休待遇、更高的升职空间等其他福利。是否在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工作对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较为显著且正面的影响。这是由于外企无法提供给员工以上福利,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求职者。单位规模对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影响则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单位规模对工资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公司高层的工资上,对于刚入职、只接受起薪的毕业生影响较小。
五、政策建议
1.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模型显示是否毕业于985、211院校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反应出雇主对于毕业生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因此政府或企业应当组织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未能考上985、211院校的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从而弥补本科教育的差距,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2.提倡大学生实习
模型显示通过社会关系渠道所获得的工作比通过市场渠道所获得的工作工资更高。这主要是由于通过社会关系渠道的雇主对员工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更高。因此,企业和大学应提倡大学生实习,帮助雇主和大学生建立社会联系,从而让雇主对实习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大学生毕业后可能的求职打好基础;也让大学生能对自己心仪的公司、行业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前适应工作。
3.完善针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福利政策
模型显示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对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负面的影响,说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工资更低。因此,政府应当完善针对这些单位员工的福利政策,包括职工权益的保障、退休福利、养老福利等,从而弥补工资上的差异,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进入这些行业。
六、结论
“毕业生就业难”、“父母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等说法近年来在社会中十分流行。如今社会人们的教育水平相比以前普遍有所提高,但也造就了毕业生这样的知识群体在寻找工作时机会少、竞争大等问题。本文就应届毕业生群体的工资收入切入,在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合同类型、企业特征四个方面选取微观变量,借助CHIP2013数据,建立适当模型,研究应届毕业生工资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
通过Eviews软件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本文初步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筛选,保留了高考成绩、大学类型、如何获得和单位类型四个相关变量。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相关变量对应届毕业生工资的具体影响,本文引入人工变量,对大学类型、如何获得和单位类型三个虚拟变量进行了分类,并再次进行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类型而言,毕业于985和211院校对于应届毕业生工资有着积极且显著的影响,毕业于国外院校也有积极影响,但影响较少;对于工作获得而言,通过市场获得和通过社会关系获得工作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通过社会关系所获得的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大;对于单位类型来说,工作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该影响为消极影响,工作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影响积极且显著,工作于国企的影响则不显著。
利用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对缺乏竞争力、工资较低的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帮助。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提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倡大学生实习,且完善针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福利政策,从而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公平且有所保障,帮助更多毕业生找到适当的工作。
由于样本数量及特性,本文未能对地区、工作行业等变量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完善应届毕业生工资决定模型,以解决好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也是笔者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