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③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

①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省贵池县人。懿宗咸通年间中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子”。其诗多写山水自然,诗风清新雅思。《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

②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此处取其象征意,非实指。

③穷边:远边。

名家点评

此诗高视阔步而出,一气直书,而仍顿挫,亦高格之一也。(俞陛云)

赏析

安史之乱后,唐朝“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因此西域的兵力出现空虚,吐蕃趁机而入。大中五年(851)沙州民众集于张议潮旗下,攻取了瓜、伊等十州。其后,张议潮遣使入献图籍,拜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年(857),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归大唐。自此,唐西陲又出现了久违的和平,本诗就作于此后。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_第1张图片

首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并无肃杀之气。清秋时节,征人倚着戍楼,好像在欣赏着这片大好河山,也透露出了边关无事的主旨。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冢。《归州图经》注释:“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当年王昭君为保民族团结,远嫁匈奴。此刻,诗人想象着和青冢遥遥相望的凉州也正值夕阳西下,也是一派安详。“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言边陲之安宁。大漠无兵,穷边有客,这一无一有间,是国家安宁的象征,与前文描写的平和之景相呼应。末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蕃情”比喻成“此水”。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蕃情”能像水一样“向南流”;另一方面又说明“蕃情”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本诗既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定的愿望,又表明了诗人对不安定因素的忧心,社会意义深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