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30讲》笔记

路西法效应:善恶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好人也有可能在社会情景的影响下变成恶魔。在历史的集体恶性事件中,往往都有普通人的参与。

这是为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从众效应,这种从众就是不思考。就像审判纳粹艾希曼的法官汉娜阿伦特说的,许多邪恶来自于一个人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思考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反省自己的行为会怎么样的后果。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班里有一个和大家不同的行为举止怪异的同学,比如说课堂上爱提问题、成绩差或者社会气息浓,我往往就和大家一样不会结交,把对方看做一个怪人,这错过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也孤立了自己。面对错误的社会规范和群体压力,我们怎么才能不作恶,甚至挑战和推翻这些规范?保持对社会和群体影响的警觉。我们必须改变平常漫不经心的态度,无论对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情景,都保持警觉。别人的主张和观点,我们要看到证据支持和符合逻辑的论述,而不是被时髦的名词、术语或口号蒙蔽。

告别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我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自我中心最基本的一个表现就是聚光灯效应,就是说无论在哪儿,你都会认为聚光灯永远打在你自己身上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呢?一个是因为掌管思维的大脑前额叶部分进化不成熟,第二个原因和我们生活中接受的思想有关,就是我们的心理世界是对物理世界的客观反映,这是错误的,你的心理世界只是你对物理世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反映。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用高自尊对抗物质匮乏:贫穷的孩子大脑比富裕家庭孩子大脑面积小,心理也受影响。贫穷是压力产生的主要源头:经济压力、学习压力、交往压力、世俗观念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焦虑心理、自卑心理、闭锁心理、抑郁心理甚至负疚心理。

高自尊: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是高度认同的,从而呈现出自信的形象。

自尊不仅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你对成功的预期,增大成功和降低抱负(或者说降低对于成功的预期)都能让你获得高自尊。

我们据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合实际的预期。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比一般人的水平要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和实际的预期呢,这和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一方面我们主动追求正面的反馈,另一方面,我们会主动规避别人对我们的负面反馈。当我们得到负面反馈时,我们可能刻意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从而抵消负面评价的冲击(走神大法),还有代偿大法,比如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多度保护自尊阻碍着我们实现成长,实现自我突破。也称为约拿情节,就是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畏缩后退的心理。出于对自尊的过度保护,而产生的对成长的恐惧。上一次你拒绝接受某一个挑战或者放过了某一个机遇是什么样的场景?当时是不是约拿情结在作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30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