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技术的归宿是人文---视角训练之90

理论和技术的归宿是人文---视角训练之90_第1张图片

从有历史记载的年代起,至今也不过区区几千年,在人类进化史上至多惊鸿一瞥,因此古人和今天的我们都属于人类学意义上的“智人”。换句话说,人性古今中外没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过去,当然也可以理解预测可知的未来。

而其间不变的人性是什么呢?就从这个民国时候的心理咨询案例说起吧。

一、案例记录

1、一般资料。黄某,男,50岁,大学教授,已婚,社会知名人士。

2、案情介绍。来访者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讲授国学,又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功底深厚,治学严谨,深得老师和学生喜爱,但是坚信““坐穿冷板凳”,50岁前不著书,自认从知天命之年始,方是学术研究的收获季。”引得章老师不高兴,告诫他说“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但是来访者终不肯答应,坚持“年五十,当著纸笔矣”。在今年3月23日来访者50岁生日时候,章老师送他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来访者接到联语后,见其中含“绝”“命”二字,心中大为不快,以为是不祥之兆。近来终日喝酒,郁郁寡欢,感觉活着没有多大意义。

3、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来访者由学生陪同前来,一言不发,基本情况由学生代为介绍,询问是否符合实际点头表达认可。不修边幅,衣着随意,表情平和。据了解学问深厚,为人洒脱,嗜好烟酒,有多年溃疡病。共有九次婚姻,现在夫人是其学生。

4、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生理状态是饮酒多,睡眠差,少言寡语,活动少。心理状态是情绪低落,抑郁,苦闷。社会功能状态是勉强能上课,但是没有往日激情。

5、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生理原因是50岁男性,烟酒过度,有溃疡病。心理原因是认为老师送的寿联含有“黄绝命书”不详之意,无法释怀,认知不合理,同时认为著书立说不到知天命不可以,人格具有固执性。社会原因:老师多次劝说早日著书立说,师生间有过争论。

6、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为正常—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为:(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否三原则,主客观一致、知情意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排除精神病性问题。(2)老师寿联引起闷闷不乐,为常形心理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3)抑郁情绪来自诱因,已泛化到生活工作中。(4)时间六个月以上(3月到10月),情绪反应严重,较为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据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另外溃疡病患病时间很久,不是导致现在症状主因。

7、咨询过程简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具体分作以下步骤:

(1)来访者变为求助者。由于来访者开始不说话,在学生替他介绍情况后,询问学生的说法属实吗,点头认可。之后解释需要交流才可以提供心理帮助,接着介绍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咨询师不是算命先生不能相面胡说八道。表达认可咨询师看法可以交流,之后认为痛苦,愿意做出改变。

(2)商定咨询目标。咨询师让学生出去等候,与求助者商量咨询目标,求助者提出改变痛苦看法和抑郁情绪,后商定为先改变看法,因为目标单一好处理,且看法变了情绪会随之变,其他目标以后再解决,得到同意。

(3)认知解释引发心动。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原理,提出不合理理念的三种表现。接着问相信古代哲人以及自己老师也会有不合理理念吗?沉默不语后认同。我提出从讨论古代哲人的不合理理念开始,如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是针对自己还是可以适用所有人呢,如果就此要求自己是否属于绝对化;王阳明当初对着竹子试图“格物致知”一无所获时候,是否是过分概括化,以为格物致知了竹子就透彻世界了,在没能达到目标时候假设他心情沉重就此消沉下去,是否属于糟糕至极,也就没有了“龙场悟道”。又提出作为章老师是否也会有如此情况呢,不要回答,先思考可能性。

(4)技术指导示范行动。解读“杯弓蛇影”故事,一起学习如何破除不合理理念,当事人开始为何害怕呢,在于不合理理念糟糕至极,示范如何寻找理念,如何纠正,提出最后解决还是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同理,对于求助者关于老师写的寿联进行糟糕至极的理念解读。

(5)家庭作业持续行动。首先选择三位历史上著名国学大师事例,找出他们的不合理理念,以及处理方式;思考韩愈的“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理解章老师也是人,也会犯无意错误,我们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如何看待每个人真实存在的局限性,即不合理理念无法消除,只能认识觉察;找出平时自己的不合理理念,进行纠正;写观察日记,阳光积极向上。指出这些作业要及时发给咨询师,一起交流。

(6)反馈鼓励肯定行动。对于求助者家庭作业及时鼓励肯定,支持坚持行动。

8、效果评估。求助者和咨询师都感觉效果良好,其他评估要素随后观察。

9、对本案例咨询的反思与感想。没有谈论身体疾病的影响,其实求助者的烟酒过度以及溃疡病,也会引起情绪问题。

10、追踪随访。保持电话联系。

二、黄侃先生咨询离开,当晚因饮酒过量而死,对此您会作何感想?您觉得自己该对他的死负有责任吗?如何规避这种责任呢?

1、震惊,惋惜,久久不能平静,但可以理解与接受。

2、不会觉得自己负有任何责任,因为心理咨询属于解决心理问题范畴,更是协助解决过程,求助者离开咨询室后出现的问题具有各种可能原因,咨询后发生的过度饮酒乃至死亡与咨询没有因果性,也无法表明有多少相关性。

3、规避责任在于科学设置咨询规则,即求助者主动咨询,咨询师不做任何有效承诺,咨询师不给予心理咨询外的任何具体建议,咨询遵循无害化原则。做好咨询记录,如果求助者家人或者有关部门找上来,查询记录回答或者出示作为证据,无论如何有记录就并没有强。

三、如果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而悔痛不已,又来找您咨询,您会如何对待?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具体过程还是参照咨询黄先生方式,但是要更多共情章先生,指出哀伤处理五步骤,慢慢接受处理,不能着急,相应进行哀伤处理,比如模拟给黄先生写信等等。

理论和技术的归宿是人文---视角训练之90_第2张图片

最后说点感慨吧,这个周末两整天加晚上都有巡考任务,今天晚上八点才结束回家,期间对于考场出现的好多事情,还有刚刚阅读的“人类简史”一书的震撼,结合今天李老师的模拟案例分析,一直思考作为智人后代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和社会他人,我们天生要克服的自我中心主义,在现实适应性之外如何提高觉察?

我相信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日常工作生活,在理论和技术背后,在情绪和认知后面,在痛苦和悲伤时候,是有效行动,是人文情怀,是未来信心,一路上坚定支持我们走过来、走过去,走向美好明天。

最后感谢这转瞬即逝的九十天视角训练练习,走过方有体验,经历才懂无知,感谢李老师的无私付出,倾囊相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多说,看行动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白四达”)

作业:

一、请您确保“读懂”以上案例,之后再根据案例咨询的十个步骤,即:(1)一般资料,(2)案情介绍,(3)观察了解到的情况,(4)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5)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6)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7)咨询过程简述,(8)效果评估,(9)对本案例咨询的反思与感想,(10)追踪随访,展开“联想”,将自己置于咨询室内,在进一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案例的“书写”。

二、黄侃先生从您的咨询室离开后回家,当晚(10月8日)因饮酒过量而死,一肚子学问也带进了棺材。对此您会作何感想?您觉得自己该对他的死负有责任吗?如何规避这种责任呢?

三、半年后,如果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而悔痛不已,又来找您咨询,您会如何对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论和技术的归宿是人文---视角训练之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