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是怎么产生美的

距离产生美。

以往我们来理解这句话,爱把它放在人际关系中来说。

浅显易懂,人与人的距离近了,不可避免的摩擦也就多了。

一切美的情感在摩擦中流于时光,消磨殆尽,青梅竹马的列夫托尔斯泰和索菲亚落下死不愿相见的悲剧。

而距离远了,才会有马克思和燕妮小别胜新婚的浪漫佳话,才会有张爱玲所说的心头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其实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如此,世间万物亦然。

看,树的倒影总是比树要美的。

直到读了朱光潜,我才恍然回忆起这二十余年的大大小小的出游经历中,从未单独拍过一棵树,却无数次拍下了湖面上树的倒影。

我认为这样更美,难道不是吗?

说到底,是倒影与人,与我们之间更有距离感。

人对美的品味往往先经历了实用的审视后,才能专心地纯粹地品味美。

就像生活中用得顺手的东西,往往欣赏起来却食之无味。

古人看到树,也许还会想到它可以架屋烧火,而今人或许只能记起避风息凉的作用,并且往往就此永远地止于实用了。

而树的倒影,是猴子的水里月,杜甫的雾中花。

人们无法从它身上想起任何实用的价值,却能得到精神的愉悦。

这全然遗“人世”而独立的自然景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距离让人看淡实用,抛开功利,用超然物外的方式再次欣赏,于是“美”就产生了。

画家是最容易触摸到美的,人不在画中,那画便成了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距离是怎么产生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