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读后感

刚看完夏目漱石的《门》,说实在的,描述生活中的琐碎事实在是太多,前面差点读不下去,想着既然是著名作家的作品,读下去一定另有天地吧,于是强忍着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絮絮叨叨,停停看看的坚持读下去。

但很不幸,直到倒数的最后几章节,还是没有小说作品常见的高潮,安助和安井、阿米的过去,安助在坂井家听到安井名字的 那一节,本以为作者会安排一些煽风点火的曲折情节,可最终却是一笔带过,让我不禁怀疑是否读漏了章节,甚至为此重复翻阅。

煽情的高潮没见到,作者却又描述了一番入寺庙清修的细节,直到准备从寺庙返家的时候才点到了《门》的寓意。

“他自己去叫看门人开门,但是看门人在门的那一侧,任凭你怎么敲门,竟连脸也不露一下。只听得传来这样的声音:‘敲是没有用的,得自己想办法把门打开后进来!’ ”

“宗助便思考着如何才能把这门上的门闩拉开呢?他考虑好了弄开门闩的办法,但是他根本不具备实行这个办法的力量。所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是同没想出办法来之前的情况毫无二致,他依然被锁在门里。他平时是依靠自己的理智而生活的,现在,这理智带来了报应,使他感到懊恼。于是,他羡慕那些根本不讲是非的刚愎自用者。同时也崇仰那些心无贰意的善男信女。他感到自己生就着必须长时伫立门外的命运,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既然此路不通,自己却偏来走这条路,真是太矛盾了,而且回首身后,竟然连由原路而回的勇气也没有了。举目向前,却又只见厚实的门扉始终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他不是能通过这门的人,又是非得通过不可的人。要之,他是一个只能悚然立在此门下等待薄暮降临的不幸者。”

随着文字不断的徐徐延展,却从中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现实和厚重,品味到平淡如水的中年境遇。甚至在隐居遁世的主人公夫妇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甚至于,寻求高人指点清修的这一行为,也是我曾经动过的念头。

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力不从心,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困惑,而从小接受的教育却又让我们缺失了某种信仰,于是心灵便陷入困钝,前瞻后顾两茫茫,年轻气盛的时日已然远逝,富足安稳的来日因身体健康的叵测而显得渺不可及,难道,只能悚然立于原处等待薄暮降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