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

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_第1张图片

        2021年1月2日(周六)下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厦门思明分校开展了『心心相印计划: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全国大型公益行动』之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及对策》,在分校校长李留鹏的带领下经过回顾第四次活动后的体会总结、对青少年心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现象探讨、亲子关系中的心理技术体验技分享等环节圆满完成。

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_第2张图片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及对策》,重点围绕《青少年心理工作怎么做?》这本书中的第7、8章节。

        第一个环节,对第四次活动尾声时为学员布置的作业进行回顾和分享,作业要求:把自己写的《2020年度最美少年颁奖词》在家庭成员的共同见证下颁给自己的孩子。有学员通过微信分享给在异地实习的孩子,虽然孩子没有立即回复,但是作为妈妈有了这样的真诚、积极的行动,孩子也一定可以感知到妈妈对孩子的爱。也有学员谈到和孩子分享完颁奖词,还聊起了既往的美好回忆——孩子2岁时和爸妈一起乘飞机去西安时的愉悦和幸福。

        第二个环节,带领者和学员一起头脑风暴——青少年心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常见的一些社会现象。诸如:沉溺于游戏、不懂感恩、校园欺凌、师生关系差、自我中心主义、怕吃苦、三分热度、虚荣心强、没有敬老爱老之心、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好、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积极品质等等。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现象背后原因的时候,大抵可以总结为三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青少年的众多问题也可以大抵分为三类:发展性问题、人为性问题、突发性问题。从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来看,发展性问题多为阶段性、成长性问题,过了该阶段自然就没有了,比如小孩子吃纸、撕书、乱扔东西、青春期叛逆、无原因发脾气、顶撞父母等等,对于发展性问题是需要父母、老师或者其他教育者智慧处理,才不至于发展为人为性问题。人为性问题多是因为教育者的因素导致的,比如:教育者偏执,性格暴躁,认识局限等等。突发性问题多为突发性、超常规性。比如:父母调动工作,孩子跟着父母转学,亲人离世,突发自然灾害等等。为什么需要对青少年的问题进行分类?是因为针对每一个类的问题的处理策略不同,把问题分类处理,就像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去医院看病,分科就诊,这样才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效果也才会更好。

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_第3张图片

        第三个环节,针对上述三类不同的问题进行咨询演示。第一组咨询演示:孩子厌学问题。演示过程给我们呈现出厌学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妈妈对孩子的表扬并非出于真心,孩子是无法接受的;渴望却得不到妈妈的认可;妈妈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感受不到妈妈的爱等等。第二组咨询演示:玩手机的问题。演示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玩手机是因为亲子互动模式的问题;对于准备中考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却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妈妈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最终和孩子无法继续沟通。第三组咨询演示:毕业后人生规划。邻近毕业的儿子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父母的意愿和孩子的意愿不一致时,怎么办?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是按自己的“经验”给孩子选择? 三组演示过程中,扮演“咨询师”角色的成员,也在试着和来访者沟通的过程中,从倾听问题——澄清问题——确认问题——分类问题——看清解决之道。唯有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良性互动,以真心换真心,方能帮助到来访者!

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_第4张图片

        最后环节,小组成员积极分享了此次活动的感受,也带着带领者布置的作业欣喜归家,共同期待着最后一次精彩的心路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心理工作研讨小组第五次活动【厦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