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挥琵琶,目送归鸿

――读《边缘人偶记》 感

初读这本书,可以说是迫于师命,不得不为了。从小我乐于翻看的书别便很是狭隘,年幼的时候只看童话读物,后来又局限于小说及散文书,偶尔才会翻看杂志文摘看些闲散片段,对于烦闷冗杂的时事书籍、名人传记却看的甚少。有朝一日听了师长的推荐,又是作为一项作业务必完成,这才不得已地翻开此书。今日艰难提笔,说些粗陋文字,概不能解读作者的真心实意,仅仅恳求抒发一番心中的狭隘见解,如有冒犯或是文浅笔拙,还请多多谅解。

  粗读文字,最直观的概括,大概就是作者从野地走向世界的历程。他,徐国琦,用一张中国式农民的朴实脸庞,黑土地般的憨厚性情,庄稼模样的饱满热忱,一笔一书一人,娓娓道尽求学之艰辛、生活之不易,还有那些难以忘却的人生回忆。而徐国琦的文字正像他所说的一般,并不追求语言词藻的华丽,但求言辞达意罢了。只是这般读来却是格外的坦诚,很容易便让人遥想到,徐国琦所在的浩瀚大洋的彼岸,一块炽热的雄鸡版图上,一片灰扑扑的土地里,一个勾着腰干农活的农村人的样子。他写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展示的却是泱泱中国的历史进程。他完完全全的“被历史选择”了,他让自己一路走一路侧目观察,他的一双饿眼清明而纯实,将中国近代、世界近代的进程剖析的分外干净,仿佛是剥好的莲子,内藏佳韵却白净清新。纵观全书,徐国琦总是以亲切而客观的态度说着见解,谈着古今。前者大概是他为人常有的幽默魅力,与身份际遇有关。后者却是在于他求学问、著作品的态度了。同样,这也是我从书中汲取到的,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有的人把自己当做中心,那么他可能是自大狂,或者,是被父母祖父母宠坏了的小孩子;有的人把自己无限渺小化,他们认为自己的存在不足为奇,有的甚至到了自是甚微、自卑自责的地步;徐国琦却并非如此。与大部分人都不同,他让自己成为一个边缘人。课堂上师长总教育不要自我边缘化,要让自己参与课堂和对话。生活中前辈总告诫不要走到边缘,要让生活的舞台成为自己的舞台。然而做学问、写文章、表看法的人则不同。个人看法总有利有弊,过份主动的姿态会让他们成为激进派,或是社会愤青。徐国琦的边缘化是让自己有运筹帷幄的底气,有纵观全局的能力,有说实话做实事的资本。他看的清楚,说的响亮,做的实在。这是他所称赞的人生姿态和求学态度。我想这也应是我的追求。

  仔细读来,徐国琦的文字更是有一股子精气神在里头的。虽然他住在美国,用英语工作,自卑于自己的中文,但他始终用中国人的民族底气向人生迈进,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南开,香港,美国,哈佛。他是安徽枞阳农民,也是有阅历有卓识的国际学者。他的心境朴实无华,心胸气魄却势不可挡。如我所看到的评价一般,《边缘人偶记》是他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更是世界的历史。《边缘人偶记》是一个站在中国、美国、世界、历史边缘的人所做出的底气十足的发声,这样的行为不可谓不是勇者。成年人读此书,更多的是对书中敏锐的国际洞察力和诸多时事教育文字的兴趣,而对于我,一个前脚刚迈进高中校门,后脚仍踩着初中门槛的学生来说,那些文字对我来说无疑是枯燥而晦涩的。于是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多的,不过是徐国琦本人的魅力在引我向前罢了。

  我们作为俗世中人,尤其是深陷应试教育中的莘莘学子和父母,对于《边缘人偶记》更多的乐趣在于,发掘“农村学子成才的秘诀”,“考上哈佛的要做的一百件事”,人们惊异于作者的成就,却鲜少为其韬略折服。初读是如此,许久以后我才愈发觉得这种想法的渺小,以及对扑面而来的历史长河、浩渺时空的无穷震撼。

  作为常年居住于太平洋彼岸的华人、学者,徐国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在《边缘人偶记》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历程:“小时候对被斥为边缘人感到无奈,年轻时对贬为边缘人感到愤怒,现在我对自己主动当边缘人感到十分平静,甚至有些庆幸而骄傲。回首前尘,检点从边缘到边缘的点点滴滴,虽百感交集,但还是有些欣慰的。”我的一生可能无法像徐国琦教授一般绚烂多彩、熠熠生辉,他的精神与态度却实在令我憧憬不已。边缘人一词对于我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不争不抢,各司其职。是未雨绸缪,从容客观。徐国琦的乡贤,余英曾说,这个时代需要知识人。我可能无法成为余英口中所说的知识人,但我会尽力像徐国琦教授看齐,成为一个边缘人。

  在过去,与徐国琦教授一般身居徽州山区的农民子弟,他们被那个时代边缘化,被大山阻挡;在改革开放、开国大典,或是更久以前,中国被世界边缘化,被世界列强折辱;在科技与经济大爆发的时代,中国在外的留学生被外国人边缘化,被先进科技与教育击垮。这样的边缘化源于历史,止于历史。而在今天,中国人开始不断觉醒,国家开始不断富强,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走近世界,甚至走进世界核心区。但我们始终应当铭记在心一点,我们并非世界中心所在。那些永远居于前列却能心怀谦逊的人,他们并不享受歌舞升平,并不追求荣华富贵,却有着“手挥琵琶,目送归鸿”的潇洒气魄,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波澜不惊的高远心境。他们正是边缘人。虽站在时代的边缘,却能成为时代的制高点。我惊羡于这气势不可斗量,震撼于这言语铮堂。愿我也能“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能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诸多边缘人前辈一般,做默默无闻人,行堂堂正正事。

  早在古代,三国时期猛将嵇康就为入军的兄弟写道,“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那是何等意气风发的气势!而在今朝,又有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云云:手挥琵琶,目送归鸿。愿我有朝一日也能泛泛奏琴,看那鸿雁归去。居于边缘一隅,看天下风景,行天下事,做天下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挥琵琶,目送归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