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提高还是降低当代人的认知水平

15年新国辩半决赛东吴大学和澳门大学的比赛。

首先是对辩题概念的理解。信息碎片化不仅不等于网络网际的发展,更不是现当代的特殊产物,诸如论语和圣经这些不能被证伪的、只能用来被信仰的东西,告诉我们结论而不注重证明的产物,不就是信息碎片化的典型代表吗?再来,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绝对不只是知识的总量,甚至知识的总量是否是衡量一个人认知水平高低的标准也存疑,要知道知识的更新换代往往就是否定前人理论的过程,往往就是证伪前人体系的过程,难道我现有体系被证明是错的就叫我的认知水平下降了?难道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证明了牛顿力学体系的不全面就叫证明了牛顿认知水平的下降?所以把知道的知识多简单定义成认知水平高是不合理的,关键是体系化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多少。

再来看正反双方的角度。对于正方而言,能扣到认知水平的能力指标的点有二。其一,虽然信息碎片化了,整合吸收碎片化信息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息息相关,一个人越能够找到碎片化信息之间的联系,化零碎为整体,那么他的认知水平显然是越高的。其二,碎片化的信息往往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能够输出精简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那往往是有很深厚的知识储备的,为了能够输出更多碎片化信息而积累更多知识,培养更多批判性思考、系统性思考能力也是合理的可能发生的。

对于反方而言,带上一个高冷的面孔,为圣贤能士发声是对于反方尤其是反四价值来说很有渲染空间的地方,以下抄录熊浩学长原话:

如果正方代表芸芸众生,那么反过来,反方就代表古圣先贤,如果我为圣人代言的时候,我的姿态、我的气场一定要悲壮,才能够显示出那种桀骜不驯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强大气场。

我根本不在乎那些多数的受惠,不在乎那些聚少成多,因为平庸再累计,还是平庸,但是崇高一旦被损伤,就怦然跌倒。我在乎的是,我不敢想象没有李白,如果琐碎化的张悟本的状态出现在唐代,我不敢想象没有康德,如果琐碎化的状态出在德国。所以,如果让我做选择,在平庸的沙漠中一点一滴去积累,一眼望去尽是苍茫大漠,还是站在阿尔卑斯山的山下,看每一个层峰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我会为那件事而心动,而可惜。最后问各位,你们想体验伟大吗?

这个辩题的背后有两副面孔,一副是为坊间的、普通的、日常的老人们、凡俗者去代言的,另一副是高冷的。

辩论的背后的面孔如果能够和盘托出,能够质感生动,他的论,当然就让你有了印象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碎片化提高还是降低当代人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