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目漱石作品有感

        以前,我很少看日本文学,与“政治”无关,总觉得日本文学如同他们的剧情电影,情节细腻,节奏缓慢。一个性格太急躁或没有一定阅历的人是很难看得下去的。也许,现在我到了这个年龄,正好又碰到它们,接下来与之亲密接触也是最自然不过了。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的文学大家。恕我阅读面狭窄,时至今日,我也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尽管他的著作《梦十夜》大约于十多年前,在我们出版社出版过。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话多多少少消解一些我的窘态。今年,他的《从此以后》《门》《三四郎》《明暗》《永日小记》五本书又通过我们出版社与读者见面了。

我先翻阅的是他的散文集《永日小记》,看第一篇,我断断续续就花了很长时间,不是文章艰涩难懂,而是写得太平淡了。其后读他写伦敦游学等篇章,甚至有的晚上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就很郁闷:“是什么原因让我看不下去呢?”我放下书,过了几个晚上再读,人就沉静多了。其实,急于求成的人总是希望作者写得剔肤见骨般的深刻,让内心产生波澜,从书中得到一些收获。想通了,淡定了,再沉下心看他写的世道人情,环境生计,宿疾沉疴,生命感悟等琐末细事,真可谓“纤介毕书,树石无漏”。读他久卧病榻,每每从死亡线上被救回时,强忍苦撑的吟叹,仿佛看到一个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的“老人”,仍保持一副严谨凛然之态。文章虽如白开水般寡淡,却是人的生命之源,能解干渇,可滋润荒芜之心。

        《从此以后》《门》《三四郎》《明暗》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文风一如既往的细腻。特别考验人的耐心和悟性。尤其是他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对话含蓄隐晦,稍不留神,你就不知所云,要返回重来,直到你足够专心才能理清言之者谁。

        《明暗》是夏目漱石绝笔之作,是一部没有结尾而结尾的作品。散文集中一些篇章是他对养病期间人事及生命倏忽不定的喟叹。可推断,他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仍然笔耕不辍。这需要异于常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吧。大约在1914年前后,他罹患大病,两年后辞世,时年49岁,算是英年早逝。生命的曲线不长,他的作品给后世影响极大。其实,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他作品中的语言和文风都会有所体现。这也是他在中国有众多拥趸的原因。

          夏目漱石的作品现已是公版,有很多家出版社出过他的作品。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次我们出版社出的五部,它们的封面设计素雅洁净,具有日本风格;图书锁线装订,便于读者翻阅;译者水平高,译文直接传递给读者作品的灵魂。于私,喜欢它们也是人之常情。

读夏目漱石作品有感_第1张图片

读夏目漱石作品有感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夏目漱石作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