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女心经

育女心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题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生儿育女

培培是早产儿,比预产期足足早出生了2个月。

俗语云:“七活八不活。”

培培生下来只有3斤重,连医生都不看好她的成长,但姗姗油然而生地母性情怀,发誓必要将这个女儿抚养长大,证明给世人看,早产儿也有健康的未来。

姗姗不由自主地责怪自己,都因为怀孕期间自己爱美、节食,不听医嘱,一意孤行,导致培培在腹中发育不良,又加上孕期荷尔蒙失调,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不幸的是,她在上班的路上摔了一跤,导致女儿早产2个月。

生产的过程极其痛苦,剖腹产女,不言而喻。

既来之、则安之,培培的到来,给姗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

培培出生于1989.8月底,姗姗的夫家来自南方,她的丈夫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培培一出生就被爷爷奶奶贴上了“赔钱货”这样的称呼。

自从培培出生后,姗姗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

白天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细心照顾幼女,不辞辛劳,默默守护。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常常陷入沉思,培培或许将是她此生唯一的孩子。但她感恩上天赐予她这个女儿,让她觉得天地之间从此万物复苏,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这早已经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新闻媒体长期以来都报道着关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

只有老一辈的人固执己见,轻易无法改变固有的落后思维模式。

姗姗为了培培,没有少和丈夫、公婆闹家庭矛盾,最终以丈夫发生外遇、结束婚姻而黯然收场。

彼时的姗姗已经年近不惑,青春不再,培培成为她所有精神寄托的所在,把培培教育成人,是姗姗此生唯一的希望。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

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

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

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二、开启新生活模式

2000年秋,孑然一身的姗姗独自带着女儿奔赴上海滩,重启人生。比起南方小城一年四季的多雨潮湿、闷热无比的单一气候,上海的四季分明显得尤为独特。

上海有姗姗的诸多同学,他们都早已在上海立足,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姗姗带着培培,很快租房、工作、就学,按部就班,井井有条。

离开了南方,离开了原本闭塞、封建迷信的小城,姗姗在上海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眼界。在上海,行人都步履匆匆,没有人有闲情逸致嚼舌根,八卦别人的隐私,每一个人都想着如何成功、如何立足、如何改变命运。上海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巨大信息量,所有才华横溢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人都想来上海闯荡一番。上海赋予了每一个人平等竞争的机会,无论男女老少,海纳百川,陈力就列。

她深深笃定这次的主动改变和选择可以给她们母女双双重生的机会。她深深喜欢着每一个充满期待的明天。

谁的人生,不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

上天给予你的同时,也会拿走一点原本属于你的东西。

失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拥有。

有得必有失。

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自身能给予他人、社会什么,而不在于能获得什么。

培培自小懂事、早熟,或许是受尽了亲戚们的白眼,她心思缜密、做事谨慎、脚踏实地。

妈妈带着她独自一人闯荡世界的勇气和魄力,让她明白,靠自己努力才是生存的最佳方式。

因为是早产儿的缘故,培培天生一股柔弱气质,季节转换之际都会过敏、感冒、咳嗽。但她都不会因为病假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因为妈妈最常说的话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荀子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培培从小就养成了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以及自觉、专注的学习态度。她在老师和同学们赞扬、羡慕的眼神里找到了自信和自我价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是培培的座右铭,她从妈妈的身上发现了果断坚毅、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中渐渐成为了妈妈那样的人,低调、柔和、宽容、处事不惊。

培培从不过问关于父亲的任何点滴,从不好奇。

在她的浅意识里,父亲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妈妈长期处于“丧偶式”婚姻状态,她隐隐约约感觉到妈妈的单身生活事实上更适合她。

因为少了负面情绪的影响和传统家庭的观念束缚,妈妈终于可以施展拳脚,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来到异地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

不求出人头地,但至少问心无愧,尽力而为。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事在人为。

2000年,培培在上海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妈妈给她找了一所寄宿制学校,她觉得新奇又好玩,可以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窗好友里不乏像她这样的单亲家庭子女,顿时让她心生宽慰,自己不再是某一个小城里仅有的单亲家庭子女,不必备受冷落和歧视。姗姗其实一直明白,世事无常,幸福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即便生陷囹圄,也要在废墟中重生。

人活着,就必须有尊严地活下去。不必自怨自艾,更不必妄自菲薄。

血缘关系从来都是无法选择的难题,然而友情,始终可以。

所谓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场道德绑架罢了。

父亲——即便是赐予了自己一半的生命和基因的那个人,但若是一个不愿承担家庭责任,自私冷漠的人,那聊胜于无。

去哪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自主地选择走自己的路。

不妄人世走一回,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快乐。

姗姗、培培都不是是一个喜欢回头看的人。

人生就得往前走,不断看前面的路。

即使没有天生的好运气,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去面对生活中各种棘手的现实问题。

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人生旅途中,成长成一名心善、勤劳、三观正的好女孩。

培培在姗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下,终长成一名“德、智、体、美、劳”俱佳的亭亭少女。

这真是“我家有女初长成,落落大方可人疼。”

2011年,培培大学毕业,顺理成章地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她拥抱着自己的母亲,由衷地对妈妈说:“我希望您可以重拾幸福,我已经成人,可以自食其力,您也有追求属于自己爱情和幸福的权利,不要自甘枯萎凋零。您的后半生不应在孤独中度过。

人生充满未知数,您为了我,这么多年辛苦忍耐,拒绝了诸多追求者,如今我长大了,您可以抛开重重顾虑,去接受、去迎接本应属于您的灿烂人生。

无论您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支持您。

因为您一直以身作则,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没有您当年的果敢和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感谢您赐予我生命。

妈妈您总说“有女儿很幸福”,其实我想说,有妈妈您,我更幸福!”

姗姗的这部“育女心经”饱含了作为母亲的各种智慧和深情,其实天底下最难当的职业莫过于——成为父母。

因为这份工作即不能随意辞职,又无法轻易放弃。

身体力行,身教远远胜于言传,孩子们天生都是白纸一张,又都善于模仿,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基本是零。

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孩子。

所以当她们成人后,无形中孩子就成为了父母们的镜子。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尾声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女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