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

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_第1张图片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也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一、原文(通行本)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二、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自由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了“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之下,少有东西能赶上它。

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_第2张图片

三、拓展思考

“无为”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道德经》全书。什么是“无为”呢?

01:“无为”,是坚守正道、不妄为、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

其实,《道德经》得以传世本身就是一种“无为”。太史公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周易》、《春秋》、《离骚》均是作者有心而作,而《道德经》是源于关令尹喜的“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也就说老子在决定归隐前,并没有著书的打算,关尹子一再请求下,才产生了《道德经》。

关尹子博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象,对老子的大道早有耳闻。如果函谷关令不是尹喜,老子就此通关而去,后世也就看不到《道德经》了。


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_第3张图片

《道德经》是在机缘巧合下产生的,仿佛背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操控老子和关尹子相遇。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力量,一种天道的力量,一种无为的力量。

老子决定归隐前从未想过著书,最终却留下了五千言。这便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

02:“无为”看似简单,事实上多数人很难达到“无为”的境界。

“无为”是遵循自然,是顺应天道。何为天道?天道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日月运行,四时更替,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这些均是天道。

“无为”是长期顺应天道的过程。正如地球自转一样,自西向东永不改,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不为任何事物而停留。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看似柔弱不堪,如果给它足够长的时间,足以滴穿坚硬的岩石。


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_第4张图片

一个人“观天之道”容易,难的是长期“遵天之行”。这也是多数人达不到“无为”境界的原因,正所谓“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莫柔弱于水,顺应天道,水滴石穿。域中四大,人居其一,顺应天道的人,将无往不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43】:顺应天道的人,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