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则短短几分钟的电影宣传片,居然看流泪了。
故事很简单,一位老人春节前和儿子通电话,问孙子要什么礼物。
孙子说想要佩奇,老人想问佩奇是什么,结果手机信号不好,断线了。
老人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啥叫佩奇。他从词典上没有查到,又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向村民们咨询,逢人便打听,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没有一个靠谱。
最终,从在北京当过保姆的老三媳妇那儿知道,佩奇就是长得像吹风机似的小红猪。
老人拿出自己的工具,根据老三媳妇的指点,开始制作佩奇。
终于,在儿子把自己接到城里过年的那一天,他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佩奇送给了孙子……
02
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情节的真实。
宣传片中的老人,就是千千万万个老人的缩影。
隔辈人的爱,就是这样毫无保留,不讲道理。
在我们身边,几乎每一个老人都是如此。
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只要孩子想要,就会想尽办法去做到。
虽然他们对孩子的爱有些盲目,有些放纵,有些没有原则,但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融进了血液里的。
03
想起了那部催泪的韩国电影《外婆的家》。
单身妈妈因为需要找工作,不得已把7岁的相宇送到乡下的外婆那里。
外婆不能说话,也不识字,又老又聋,家里很穷,让相宇非常嫌弃。
当外婆想摸摸他的时候,他远远地躲开,说:“她脏。”
他在外婆的后面喊她“傻哑巴、聋子!”
而什么也不懂的外婆,仍然会转过身来,善意地对他招手,怕他不认识路。
游戏机没有电池了,他让外婆给钱去买,可外婆没有钱,把空空如也的钱袋掏给他看,用手比划着“对不起”。
相宇想吃肯德基,可外婆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她以为相宇想要吃鸡,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买回来一只鸡。
把鸡炖好了之后,外婆送给相宇吃,却被相宇打翻在地,骂外婆什么都不懂。
外婆默默地捡起地上洒落的饭粒,吃进自己嘴里……
外婆对相宇没有一丝不满,只是不断地表示对不起,仍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悉心照顾相宇。
最终,相宇感受到了外婆的爱,和外婆渐渐有了感情。
04
台湾作家刘墉说,爱总是向下流动的。
这一点,在祖辈和孙辈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
祖辈对孙辈的爱毫无保留,他们会为了孩子一个随意的要求,而倾心自己的全力。
而孙辈和祖辈之间却往往有着隔阂,尤其是像影片中那样,乡村的祖辈,进城的二代,城里出生的三代之间,感情的纽带已经越来越松。
面对老人付出的爱,孩子们很可能感受不到,充其量只是礼仪性的回应。
甚至,他们已经开始嫌他们脏,嫌他们土,嫌他们穷,嫌他们没有文化。
孩子们已经意识不到,那是自己生命的源头。
宣传片和电影的结尾,都是圆满的,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可能只有前半段,而没有结尾。
05
啥是佩奇?
是动画片里那个粉红色的小猪。
啥是佩奇?
是爷爷对孙子的那份浓浓的爱。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读懂那份爱,并用自己的行动做出回应。
“大年初一不收礼,全家进城看佩奇。”这是宣传片末尾的广告。
爷孙三代一起在城里的电影院里看动画片当然是幸福的,但如果爷爷不能去城里,我希望在这个春节,能够一家三口去乡下陪伴爷爷。
因为在爷爷的心中,也有一个佩奇,比屏幕上的那个更深情,更温暖。
明珠絮语(公众号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新书《为自己读书》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