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转变
大一下学期,学校就开始了双学位报名,学校总共开了三个专业的双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和英语。和原来预计的一样,我报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双学位。
大一、大二除了各种基础课的学习之外,我一直把自己的精力花在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课上,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等。整个大学,我感觉我没有学明白什么课程,除了C语言和高等数学。后来这两门课为我考研奠定了基础。
大二的下学期,和我关系比较要好的几个高我一年级的老乡都开始在复习考研。其中一个姓褚,天台的,化工专业的和我关系最好。他的目标是浙江大学,后来差了一点分数,但是运气非常好,调剂到天津大学了。应该说,他在考研的这条道路上带我入门了。他告诉我要怎么去查学校的信息,怎么去找专业课的资料,怎么去找政治资料,要报什么班等等信息。后来对我的帮助很大。
转眼到了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我们的专业课都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等课程,特枯燥。而我一直沉迷在编程之中,第一学期我通过了计算机三级考试和程序员认证。
虽然经过了这个认证,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编程特别耗费脑力,我经常在歇写了代码之后开始失眠,简单的说就是白天大脑太兴奋了,晚上刹不住车,保持着持续的亢奋状态。经常到1点两点才能睡着。
再加上经常去逛各种论坛,大家都说程序员是青春饭,过了35可能就干不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对自己原来坚定的要从事计算机工作产生了质疑。
怎么说呢,我觉得我自己不适合将来干这个工作,虽然我的智商和我的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干这行,我可能会早死。
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留意自己未来的方向,我不想从事计算机或者编程的工作,我想换个方向。但是好像一切都有点晚,但是实际也不晚。
大三第一学期的快一半的时候,我把编程放下了。我在努力的给自己找一条方向。我翘课去听了大量的工商管理的专业课。包括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等。
对,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去搞企业管理,去这方面发展。
1.5 考研方向选择
在有了一个简单的方向之后。到了大三的寒假从家里回来,我就开始筹备考研复习。
褚老乡告诉我,你的专业肯定是考数学一的,先把数学复习起来,专业,政治,英语都没有关系,等到4/5月份确定都没有问题。
他还把自己复习数学的一本大概5厘米厚的那个做满了密密麻麻笔记的复习资料给了我,后来这本书传给我另外一个金华来的小学弟。他考的是数学二,所以这本书大概有1/3是空白的,因为数学二从广度和深度都稍微差一点。
从他手里接过来那本厚厚的书之后,我就开始了考研的复习道路。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先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 你想去哪里?考什么学校?
2) 你想考什么专业?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每年浙江高校的高考录取分数就说明了一切。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商学院(当年叫杭州商学院,现在应该叫浙江工商大学吧)的录取分数都能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学子对杭州的热爱是毫无疑问的。包括浙江第二大城市宁波,宁波大学的录取分数也很高。
而我当年高考也是以浙江大学为目标的,只是没考好。所以,我就把浙江大学列为我自己的目标,我想找回高考失去的东西。
然后到第二个问题,什么专业。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站上面去浏览专业信息。我的首选的专业是管理类的,当时研究了很久觉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不错,挺适合我这种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有工科的背景的人去考。第二个选项是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硕士,但是这个说实话以我的身体条件很难适应将来的学业和工作。最后一个选项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录取分数不高,但是学费很贵,以我的经济条件挺难得。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把自己的目标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上面。
然而好难,管理科学与工程大部分考试的专业课都是运筹学。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线性代数学的本来就不深,我借了运筹学的书看了几天之后,我觉得数学一就已经够让我喝一壶了的,再加上要自学运筹学,我能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很低。
所以,经过一番的研究我把浙江大学淘汰了。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放弃了浙江大学这个首选目标之后,我把目标转向了上海。上海有很多好大学,也许能找到一个适合我的专业。上海的那几所知名的研究生招生网站都被我翻烂了。黄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个专业,这个专业是挺奇怪的专业。先不说是什么名字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专业,因为在我们学校根本没这个专业。
先来看看这个专业考研的科目吧。必选课都一样的:数学一,英语,政治。到了专业课的时候,这个专业可选择的专业课太多了,有机械设计,有机械原理,有运筹学,有管理学,还有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
这简直就是阴云密布的天空突然射下来一缕阳光,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刺眼,照的我的心好暖。天底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我的专业课了。
到这里为止,我确定下了自己的目标,XX学校的XX专业。
1.6 SWOT分析
考研的准备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有些人可能很聪明很厉害半年时间就够了。因为我是跨专业,又是考数学一,所以我用了整整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寒假回来开始,到过年前两周考试结束,几乎一年。
复习这个过程太痛苦了,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我有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其中两个是我老乡,另外一个是在S老乡的宿舍认识的自动化专业的一个大美女。我们四个都考上了,其中姓沈的老乡400多分考上了浙江大学,另外一个姓陈的老乡290多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学校,那个美女考上了河海大学,我考了361分上了XX大学。
我们三个浙江老乡几乎是天天在一起,那两个人是两杆老烟枪,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学会了抽烟。我至今都记得第一口烟抽下去,吸进肺里人都快软了的那种感觉。我不鼓励大家学抽烟,但是说一句,抽烟真他妈的提神。
言归正传,回到考研复习的这件事情上。现在回想考研复习和准备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冷静下来去思考问题,理性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件事情开始,我真正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我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5个为什么,什么是root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但是我用的方法的确是这样的。
当我定下了要考取的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之后,我就开始给自己做了一个分析,用现在的话说做了一个SWOT。我们来看一下。
S(Strength优势):我的长项有两个。
第一是英语,我从初中开始英语就很好,我语文很烂,但是英语很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学的。可能这就是语言天赋吧,就像我在我没有在福建待过几天,但是我从我老婆的和家人打电话里边学会了听他们家乡的方言。我毕业后参加工作,两个星期就能听懂上海话了。当然上海话和浙江方言很接近也是一个方面。我英语的听力很强,我做所有的四级六级考研真题的听力几乎都是全对。听力占20分,有这20分打底,其他我随便复习复习考个60分很容易,这样英语单科分数线就不是个问题了。后来实际上发现我高兴的太早了,我考研那年开始,取消了英语听力,导致我后来又多花了很多时间在英语上。
第二个是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这两门课我太熟了,我刚刚考完三级和程序员,就是考这两门课。我自认为C语言是我大学唯一一门学懂了的课。所以我基本上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
W(Weakness劣势):接下来看看劣势。我的劣势也很明显。
首先是数学,初中高中数学一直是我的长项。但是到了大学的环境感觉大家都有点放松,虽然S老乡一直告诉我高数很重要,但是我高等数学学的只能说还行,毕竟没有挂科。其次是线性代数,我们专业线性代数学的很浅,老师都是以这不是你们专业的重点一带而过。最后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下简称概率论),我们专业特码的没有开这么课。我大三上学期跟着其他的专业去听了几节这门课,但是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基本上都忘了。所以概率论的诶重新自学。
然后是政治。政治里边有马哲,毛概,邓论。尤其是马哲,里边的什么唯物主义之类的我上课的时候都没有听懂。全是考试前夜临时抱佛脚蒙及格的。其他两门课也都是那么回事吧,我们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几门课我基本没有什么太多的浪费。
O(Opportunity机会):我的机会,我一直都相信是我的数学。
我数学的功底很好,高考的模拟从来没有下过140分,虽然高考考的一般,但是不代表我的实力。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数学没有什么问题。概率论虽然没有学过,但是它占总分的比例也不高啊,大头还是高等数学。事实也证明,我的数学是我们考研复试同学中最高的。
还有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考的这个专业课,这绝对是我圆我自己名校梦的机会。
T(Threaten威胁):最后来看看威胁。开始的时候我想了半天,没有想到什么威胁。我觉得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就是为我量体裁衣定制的,没有比我更适合的了。
但是后来我也慢慢的发现了我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个是室友的影响,我们当时宿舍6个人,包括我有计划考研,其中有一个找到工作之后放弃了。我们班计划考研的不多,整个楼层考研的比例大概20%左右吧,尤其是我的隔壁有一个台球室。台球室不熄灯,每天晚上10点之后打球的人可多了,吵的很。合宿舍管理员提过N次,也没有用。开台球室的是我指导员他爸,用赵本山小品的一句台词就是:这事上哪说理去啊。
第二个是我的睡眠问题,随着考研复习数学的深入,我的神经衰弱特别严重,经常是10点躺下去到12点才能睡着,而且还经常醒。
1.7 考研复习第一阶段
做完SWOT分析(虽然当时没有做T),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和机会之后,我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开始复习。
从2月份到4月份,我把同济大学出版的绿皮的高等数学上下册从新学习了一遍。然后做了满怀信心的去做了一张真题,发现高数太他妈的难了。基本上我只会做30%左右,而且都是简单的题目,什么曲面积分,什么转换都不会做。
这当头一棒着实把我打的不轻,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把所有的业余活动,本来还一遍学习数学一边复习英语、政治、专业课的,我果断的把其他三门都先放下。因为我深知,数学是一个拉分项,会和不会真的差的好远。
整个5月份和6月份,我的几乎所有时间都在高等数学上。数学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当你慢慢的深入之后,就会发现它的美,它的内在美。到6月份的时候我做一些模拟题基本上能对70%-80%了。这给我极大的信心。
转眼到了暑假,学生们陆陆续续都回家了,教室也关闭了一部分。但是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考研传统的学校,学校特地在有一个教学楼开辟了几间教室作为考研复习教室,每天关的比其他教室都晚。我和我的那两个老乡就在那边一起占了个座。整个暑假我们三个都混在那个教室,一起抽烟,一起研究题目,一起讨论考研怎么去准备。回想这段经历,真的是太重要了。这么枯燥的考研复习过程,没有一两个战友的鼓励,很难坚持下来,尤其是你要考的学校又是一所自己划分数线的学校。它就像高高在上的女神,屌丝一不小心就看不到女神的尾灯了。
暑假期间,学校里边各种考研补习班也开始多起来。数学,英语,政治都有,当然也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去北京上海等地方去上更好的辅导班。我室友的舅舅家在北京,他英语不好,就跑到北京听新东方的课听了一个暑假,的确对他的帮助很大。他考研和最后一次考四级都考了60多。
我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当然我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我也不能跑到杭州等地某个同学混在他们的宿舍里。所以就报了我们学校马哲老师开的政治辅导班,大概10来节课吧,价钱也不贵,当时大概200块吧。这个辅导班还是挺有用的,这个老师虽然上课的时候爱吹牛,但是帮我系统的把考点之类的梳理了一遍。在最后一节课,他还给我们押了几个大方向,虽然一个都没有押中,但是总体还是有收获的。
转眼到了7月份,我的第一个噩耗来了。传言出来考研英语要取消听力,增加阅读理解,我语文不好,阅读理解是我的弱项,听是我的强项。从2月份到7月份我花在英语上面的,除了学习数学之余背单词什么都没有做。
我觉得7月份对我的复习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7月份之前,我都是以高等数学为主,其他课基本上没有花时间,总的复习考研的时间大概是90%高数,10%英语。
我仔细的总结了一下自己现状:
首先,高等数学不像一开始那样对我来说是一个障碍了,我所需要的突破也就是最后的那两道大题。所以我是该花时间在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上了。
其次,英语取消了听力。我得花更多的时间在英语上面,多做阅读理解。
再次,我得想办法去搞xx大学历年考研的真题。后来我在著名的.edu.cn论坛上找到一个学长,以65块钱的价格卖给我过去10年的真题。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有支付宝有快递。他是通过平信邮寄给我,然后给我一个账号,我收到了通过ATM把钱转给他。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很好的。
最后,得开始背政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