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个人生活所倚赖的不是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空架子

↑↑关注我们,每天看书摘

《生育制度》:个人生活所倚赖的不是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空架子_第1张图片

《生育制度》作者:费孝通

生育制度是最寻常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制度了,但是如果把它掰开揉碎细细去考究里面的一二却也是极难的。费老在70多年前就写完此书,对今天的社会意义依旧举足轻重,也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生育从来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不管每个人有多么想神圣这件事情,它都不是,书名已经体现这一点了,生育和制度联系起来其实是很讽刺的。

生育、抚育、婚姻、家庭、氏族乃至社会,个人只是其中无比渺小的一环,社会结构性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正如费老结尾所说,是应该辩证统一的。但是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作用,在什么情境可以发挥作用是很难说的,也是很难的,过程也是很漫长的。作为能做的也只是让自己活明白一点,也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精选书摘

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倒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

天下凡属有发展的过程的事物似乎都取一个梭子形的公式,起初单纯,中段复杂,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单纯;或起初笼统,中段分化,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笼统,我们叫它做综合。

彻底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就得设法避免生殖。我想厌恶生殖的苦修和禁欲主义多少是在想解脱这种自我牺牲的根源。维持得住自我的完整和自由的该是一种无性生活。

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持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的抚育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因素。

旧式婚姻因为承认夫妇的关系是痛苦的所以要设法克服,所以肯下工夫,现代婚姻开头是一见倾心,接着是如胶如漆,一到结了婚,碰着真正现实的试验,发现了婚姻的痛苦,心理上既无准备,感情又好像受了欺骗,结果反而不在力求和洽上用工夫了。这是新不如旧的地方。

结婚若是只是指两性的享受,这种关系是不易维持的。可是结婚却开启了另一种感情生活的序幕,孩子出生为夫妇两人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

人是不愿意受苦的。文化是向着减少人间痛苦的目标进行。

抚育是件损己利人的事,要人能接受这损己利人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把自我扩大到被抚育的人。换一句话说,必须具有一个团体性的感情基础。亲属一词就是包含着亲密的感情依恋,共属一体的意思。

从具体的个别例子说,实在并没有一定要生孩子的道理,可是,生育既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若是社会不把这件事作为通盘性的责任,社会完整也就缺乏了保障。

为了社会结构的完整,人口不宜减少;为了社会的效率,人口也不宜增加。

更多书摘,欢迎关注公号“冠军候pro”,每天一本书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育制度》:个人生活所倚赖的不是社会分工合作结构的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