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想象画面”

    前日,网上云课堂讲授第六单元两首小诗,一首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杜甫的《绝句》,两首诗,清新自然,寥寥数笔,便写出夏日西湖荷塘的美景与春日杜甫草堂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两首诗中,对颜色的描写特别多,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想着这么清新明丽的诗句,孩子们应该能够明白诗意,谁知并不是这样。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对于这个“画面”,学生不太理解,看来,对于诗本身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翻看了教参,仔细读了读:

关于古诗的“想象画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来直接说画面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在孩子的视域中,看到的,便是画面,现在给一首诗,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对刚刚开始独立识字的他们来说,真的是个挑战。教参建议:(1)先说说诗中景物,提取关键信息,如“莲叶”、“日”、“荷花”等,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红”也可以作为关键词,画出景物,借助关键词,串成句子来说画面,应该会降低很大难度;(2)借助插图,每首诗旁都配有一幅水墨画,也可借助这幅图画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相比较之下,借助插图来想象可能更简单一些,孩子对色彩、对图画的敏感度要高于文字,如第一幅图中,有荡漾的湖水,满池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等,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景物来说画面,会更容易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古诗的学习,不能总是一遍一遍地读,给予方法的指导,可能学习更加高效一些,这也是统编教材最重要的特点,教给孩子学习各种文体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古诗的“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