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验爱情最好的方法是旅行?
在旅行界有个说法,检验爱情最好的方法是旅行。
若要追根溯源,相信知道《围城》的朋友,应该熟悉钱老在书中借赵辛楣之口写的一段话:
很多小年轻看到这句话,记在了心上,抱着想与另一半的TA携手到老的美好愿望,把旅行作为检验感情的珍贵仪式。然后很多人便分手了,若是回来之后依旧“相看两不厌”,就放心了吗?
看看书中后面的剧情。
辛楣对鸿渐说:
我这句话是专为你讲的,sonny。孙小姐经过这次旅行并不使你讨厌罢?
后来,方鸿渐便和孙柔嘉结婚了。再后来,他们婚姻的时间也很短,150天而已。所以你看,仅仅一次旅行,是不能为爱情或者婚姻打包票的。
但就像国外作家安德鲁斯曾写到的: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若将旅行与爱情组合起来,真真是非常奇妙的。
而所有组合的方式,总结起来无非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先旅行再结婚,也就是钱钟书在《围城》里的说法。
第二种是在旅行中结婚,想起曾有个朋友和我说,把旅行当做聘礼一定超酷吧!她想在路上低调结婚。
第三种是先结婚再旅行,这便是接下来我要说的一个访谈小故事。
二、现实里的夫妻自驾旅行
(背景)俊熊是我的前同事,她和老公结婚快一年了,却因为各自工作的原因,领证后就经常分居两地,基本没有共处的时间。加上工作繁忙,对生活本真的感受也越来越不敏感。所幸的是,两人在今年的4月份,都处在了转行期,机会来了,最好的选择,便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哪儿呢?她们选择了云南。她说这是她先生曾经一个人穷游时,一步一步走过的地方。
Q:这次两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驾游了,先生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我问她。
A:“哈哈,非常郁闷!结婚以后,我很少在家,家里基本是他在管,我比较依赖这样。所以我们之间在旅行前期也延续着这种状态,靠他开车,靠他规划,靠他抉择,而我则像报了一个纯玩团,完全不动脑子。还有,他一直对我不考驾照不能开车心存不满,6000来公里都是他一个人开,特别累,对我前期凡事依赖他,拿他当工具人,还要抱怨,也有些郁闷。”
Q:那通过先生的表现,你对自驾游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吗?
A:“自驾游是没有那么轻松的。一路上需要不断规划,不停歇地开车,对比订房,应对突发情况,面临很多的选择......要经受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意见不合或者沟通不畅很容易发生矛盾分歧。所以我们一路上都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争吵。但是我们认为这很正常,并且每次两人经过沟通最终都能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理解到对方的需求,进行计划的调整,能使得两人更享受旅行的过程,这很重要。”
Q:“具体如何使过程更加美好呢?两人如何分工?”
A:“后期我们大大放慢了行程速度,每个地方都给了足够的休息时间,先生专注开车,保证他充分地休息。我也学会慢慢承担一些打杂工作,比如订房,订餐,洗衣,搬运行李,给他按摩等琐事,也真的能体会到他的不容易,云南大多地方他都走过,却仍然愿意带我重走一遍,真的很感谢他!”
Q:“从过度依赖到合理分工,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当旅途越来越顺利的时候,一定也遇到了此生难忘的风景与人吧?”
A:“当然!印象最深的是梅里雪山,原本不在计划内的,行至丽江,恰遇玉龙雪山大索道检修。机缘巧合下就来到了梅里,车行盘山公路,远远看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的那一刻,居然不知所然地流下了热泪。听说梅里雪山每年仅有60天能看到日照金山之景,原本没有抱着满分期待会看到,总觉得能亲眼远瞻神山已是莫大满足,特别头晚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期待更是变得很低,没想到第二天居然见到了这样的奇景,感动到无以言表。”
天气状况的确是旅行途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若是抱着巨大的期待,却遇到了不好的天气,便真的很煞心情。但是俊熊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朴实但却令人动容,“一直怀着看到的,即为最好的这样的想法,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天气怎样的景色,也都能很好的接受。”
俊熊还说,她们在环香格里拉纳帕海乌拉草原时,路遇两个皮肤黝黑的女孩求搭车,以为也是穷游族,先生想起自己早年的经历,欣然顺了她们一程,没想到居然是两个藏民,从镇里回纳帕海边的家,她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她们家喝了酥油茶,吃了小麦粑粑,并向我们介绍了纳帕海。
我想这就是旅行最美好的样子了,我在心里能感受到这次旅行,对俊熊的改变,但我心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Q:这次的婚后旅行,准确地说,是婚姻,带给你什么改变呢?
俊熊这样说道:“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结婚前一直是全家人住在一起,再加上家人比较传统,与年轻人观念不一致,我一直循规蹈矩地生活。但是结婚以后,感觉身上没有了那么多框架,父母放心把我交给了先生,先生的自由随性,也让我很自在,我感觉过得更加自由了。希望自己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能承担,在婚姻的滋润中活出更好的自己,拥有下一次更美好的旅行!”
三、未来是追寻“幸福”的时代
关于爱情与旅行的故事,我会继续搜寻下去。
爱情,可以从生物科学的基因角度来解释,于是我发现这个角度的爱情,变得十分寡淡无味,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一见钟情、坠入情网、冷淡疏离等似乎都可以被科学解释,都有迹可循,于是脱身的旁观者,都是非常清醒的理性人。可是浑然入局者,却依然会深陷其中,其复杂程度,正体现了亲密关系的本质,是不确定性。
这让我想起了娱乐圈里没有停歇过的分手离婚事件,还有前段时间,盖茨夫妇都宣布了离婚,至于后续的舆论发酵,我便无心吃瓜了。可是如此巨大的冲击,似乎让整个社会都开始思考,现代婚姻的意义与现状。
而随着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其中的男女比例、婚育年龄等数据也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个大的舆论环境下,普通的我们佛系吃瓜也好,惶恐焦虑也罢,似乎我们每个人在这芸芸众生里,都难以摆脱这快餐时代下,笼罩着的悲观、怀疑与淡漠。我们渺小到不过是中国14多亿人口中的一个数据,我们都没有那么特别,只是那大概率中普通的大多数。
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知到一个词: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不幸,便只能看到不幸,从而忽略幸福。如果我们过分地把自己纳入大多数,便只能看到普遍因素,从而忽略个人的力量。
我们的确是大多数人而已,可我们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自己世界的主角,那为何不给自己再多一点点的热烈与勇气,去相信“相信”的力量呢?
这个震荡的时代已经让更多的人顿悟:
比盲目追逐成功更高的层次,是寻求真实的幸福。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越来越多追求着,并最终找到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