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9-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的活出自我吧!|20190704

今天第一个,我们想说说什么是:自我表露的管理。

首先,认识自我表露,理解如何用印象管理来解释行为。也许你也已经发现了,“自我”是位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中心的存在。就如同“宙斯”是位于宇宙的中心一样。对于自尊和自我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自利偏见则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会问一些问题,

Just like these,

* 那些在自我评价中美化自己的表现都是真实的吗?

* 人们即使在自我怀疑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由于害怕失败,所以在面试之前或考试之前特意放纵自己不好好准备,当最终结果出现时,如果失败了,自己就可以找一个昨天状态不好所以失败了,这时候我们仍然能够维持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在重重困难下失败的;但是如果成功,就可以毫不客气的将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对于提高自己的形象也有帮助。

在社会心理学中,已经证实这种心理行为————“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自我设限有利于我们把失败归因于一些暂时或外在的因素(“我昨天失眠,没睡好”/“我身体不舒服”),而不是天赋或自己能力的缺失。从而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公众形象不受到损失。

心理学家在杜克大学的实验“药丸与智力测验”能够验证自我设限的心理行为的合理性,

在实验中,参与实验者在完成一道智力题后被告知,你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

接着,在参与者还沉浸在满足中时又被告知,完成下面的题之前,必须服用你面前的两种药丸之中的一种(我表示想到了“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墨菲斯告知选择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第一种————会增强你的智力,第二种————会降低你的智力(真实情况,我猜测两种药一个德性,都是安慰剂,啥用也没有。)。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降低智力的药丸。

研究者猜测,服用降低智力的药物,如果接下来失败,便可以用这个做借口,保全自己的形象。

我总是在想,我们为什么会做很多非常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没啥用的事情,感觉这样做就能够保全自己的面子似的。

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形象?

开始学习社会心理学以后,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胁迫他人,或是表现的很无助,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周围的人表演,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观众。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他,我们其实是希望自己内心中完美的那个自己被社会接受,被看到,被认可。

所以,我们做一些毫无道理、毫无用处、甚至是伤害自己的事情。

/**解释一下**/

心理学上将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我们致力于管理自己创造出来的自我形象,

在熟悉的环境中,自我表现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就能够实现;

然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由于没有形成潜意识中没有写入这样的行为模式,肌肉也没有记忆这种场景,所以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够完成自我表现的管理。在陌生环境中,即使自拍,估计也要可以调整下光线/仰角/滤镜/etc。

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还会不断的监控自己的行为,注意周围人的反应,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外界的认可(我们自己认为的外界认可,和真实情况有偏差),这种行为可以在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倾向量表上的分数。

在自我监控倾向量表上得分很高的人更多表现的像变色龙————他们不断根据外界的反馈来调整自己行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和环境合拍,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支持一些自己并不认可的观点。做自己对他们会越来越难,他们会更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更少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所以结果解释,他们用在人际关系上的精力会较少,婚姻关系也不理想。​

相反的,自我监控表现较低的人,很少关心别人怎么想,更多受到内心的指引。

对于我,我当然是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的做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但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就是很难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外界的反应,毕竟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如何操作需要每个人调节,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

帕斯卡说过“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作部分真理。”。

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活出自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29-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的活出自我吧!|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