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1张图片
原文  第三十六章  五十九言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鱼不可侻於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2张图片
道清有感: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我们通过观察体悟,自然环境中万事万物的孕育、产生、发展、变化、终复的过程。

会感悟到尽数事物,在收敛聚合为一体之前,必然是无限放大扩张的,以致内耗抵抗殆尽,如此方能融汇凝聚为一体。

所以,当个人或集体面对反叛作乱者时,不必大动干戈以武力强行制止,而是坚定表明立场,以事实明理,利害得失,开化引导其明辨是非善恶,取舍溢邪盈正,迷途知返。

若对立方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在控制事态不失衡的前提下,任背道而驰的对立者自行发展,当外界都认清他卑劣的行径,及其自身路穷之时,自然会束手就擒,外界也都会一致认同拍手称快的。




尽数事物在衰败终竭之前,必然是妄图强盛之致的,因其倒行逆施,所以必然自取灭亡。

因此,当个人或集体面对反叛者作乱时,不必以武力讨逆削弱其势力,而是,理智合理的控制事态发展,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任对立者妄图强盛之致,待其势尽之时,必然自取灭亡。

如若强行以武力讨逆削弱其势力,便会给居心叵测之人或集体,乘以口舌之机,引发更大骚动。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3张图片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尽数事物在废止破除之前,必然是兴盛一时的,中正利他的自然得以持续发展,邪恶损他的自然会被淘汰摒弃的。

所以当个人或集体,抉择选取规章制度时,不应以己之好恶而区分亲疏,应选取理论上中正可行的,分别分区域试行。

如此各种规章制度,的利弊优劣自然得以体现,便可择优而选,以利益福泽大众愈好的发展。




尽数事物在失势堕落之前,必然是主导掌控事物发展的,中正利他的自然得以持续发展,邪恶损他的自然会被淘汰摒弃的。

所以个人或集体,在免除撤销,开化引导民众,开展生产生活的工作人员之前,必然是赋予其一定职责能力的。

通过,其履行职责能力,引导民众开展生产生活所呈现的结果,民众自有权衡抉择,利于民众愈好发展的,民众自然拥护爱戴,损害欺凌民众利益的,民众自然摒弃免除。

上述之所为,即是符合~道之中正利他的自然因果规律,乃为明智之致的行为方式。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4张图片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以柔和含蓄的态度行为,恭顺应对刚健暴烈者,顺应其势,施以柔和中正的化解行为,必然缓解扭转不利之势,最终战胜刚健暴烈者。例如:文王被囚羑里七载,后归西岐伐纣兴周。

以谦卑孱弱的态度行为,恭顺应对强硬自大者,顺应其势,施以谦卑中正的化解行为,为自身争取,和平共处积蓄力量,发展壮大的时机,最终战胜强硬自大者。例如:勾践卧薪尝胆。




综上所述,无论个人或是集体,惟有恒久的持守和谐安定,才能得以持久愈好的发展。

如同,鱼儿只有在水中,才能自由自在的生存成长一般。

然而,武力暴力,重大杀器,所起之作用,乃为威慑制约的目的,绝不可轻易展示,甚至使用。

更不可以此,恃强凌弱,称雄称霸,若为此行,无异于倒行逆施自取灭亡。


此即为~鱼不可侻於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5张图片
弟子道清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叩)

回向:

弟子道清:虔诚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仰叹本师圣德道祖,极致圆满之正等正觉。

虔诚愿以此功德回向予:本元之内一切众生,祈愿:众生身心康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和谐,一体共荣。

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记录所感与大德先知、老师们,共同修学研习,还望大德先知、老师们不吝赐教,后学道清拜谢。

《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_第6张图片
道清致礼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瞻阅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