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隔壁是一对中年夫妻,四十七八的样子。
大姐是做保洁的,早八晚八,大哥做两份工作,上午去做保洁,下午去火锅店干活。
这家大哥每天中午都回来做自己的饭。他手脚非常麻利,一般五分钟就搞定了午餐,清水煮挂面或者煮泡面。吃完饭后他就又匆匆出门,赶赴下一份工作。
他们吃的菜,经常是蔫了的菠菜,看上去放了很久的豆皮,大概是工作的餐馆淘汰的。偶尔做一次肉,比如炒了鸡腿,就要给我送一碗。为了不让我拒绝,她直接拿了我的碗盛了送过来——我们共用一个碗橱。
大哥一般沉默寡言,但是我也见他急过一次眼。有一次,中介带人来看房子,走的时候竟然把大门反锁了,大哥要上班却开不了门,急得满头大汗,差点要把锁砸了。
我感同身受,劳动人民迟到不起,一分钟迟到,就意味着一个月的三百块全勤奖泡汤。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我都是拼了命地奔向打卡机。
大姐的月薪四千,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早八晚八。大哥的薪水不清楚是多少,两份加起来估计也不会超过六千。
他们租住的房间是一个隔断间,开了一个小小的内窗,七平米大小,两千块。
也就是说,一年到头,早出晚归,省吃俭用,刨去房租和生活成本,两个人也落不了几个钱。
但是他们已经给儿子买好了房子。他们像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收入再微薄,自己再辛苦,也要拼命给儿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
这是故事的背景,接下来我终于要和“立大志,过小生活”这一主题联系上了。
最近国庆假期,大姐的姐姐和妈妈来京城玩。大姐提前三天就开始了大扫除,她把厨房,卫生间全部清扫了一遍,又用一个个最大号的黑色塑料袋,把她房间的杂物打包好,堆在过道里。然后提前两天就把鸡鸭鱼肉菜买好,放在了冰箱里。
开始我以为她的妈妈和姐姐肯定要住外面,看到她把屋子杂物都搬出来,我又以为她们可能想睡一起方便聊聊天,但是也就凑合一个晚上那样。
结果,八天假期,加上大哥,晚上四个人居然都挤在七平米小屋里睡觉。
更让我吃惊的是,假期结束的时候,大姐的母亲还留了下来,她姐姐先回家了,老太太要在小女儿这住段时间。
我看着她们毫不在意过道里成堆的生活用品,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家常,做饭,吃饭,心里颇不平静。
谁说住在租的房子里就不能孝顺老人了?
去年暑假,我动员我妈来我这里玩几天。动员工作做了好久,我妈说什么都不肯来。最后顶不住我的追问,她才终于说:“你又没有房子,我去了干啥?等你买房子了再说吧!”
最后我们姐弟三个一起说,好不容易说服她。下了地铁来我住处的路上,我告诉他们,卫生间卫生条件堪忧,要做好心理准备。妈妈大惊失色,说:“早点不来了!”
我的房间有十五平,除了一张大床,两个书桌,一个柜子,再打一个地铺都没有问题。床是两米宽的大床,睡三个人也没有问题。
只是公共区间的卫生,实在没办法控制,除了我和大哥大姐家,还有另外三家,总是有人上了厕所不冲,做了饭不擦灶台,堆了垃圾不扔。
那几天的旅行,一开始并不愉快,能感觉出来,我妈一直放不开,处于一种莫名的自卑中。后边看两个孩子很开心,她才慢慢融入。
我理解我妈,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谁都想把父母接到属于自己的房子里,让他们想住多久住多久,想吃什么好吃的就尽管点菜。可是,又有几个人,二十多岁,就在大城市买了房?而且是家里不能支持一毛钱的情况下。
大多数人不都是过着布衣粗食的日子吗?咱们都是老百姓。没房子,那就不配接父母来住,就不配孝顺父母吗?
立大志没错,人的确是应该立大志才能走的远,可是,如果在生活中还处处被这个“大志”捆绑,那该活的多累啊。
普通人他就是二十多岁买不起房啊。别说二十多岁了,三十多岁五十多岁买不起房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就是有人这么不切实际地苛责自己,苛责亲人。
一方面,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买房子,就不配接父母来住。
另一方面,父母处处觉得脸上没光,来孩子家了,居然是住在租的房子里。
亲人相聚,是为了让外人看起来体面,还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呢?
我妈把自己活的太累了。我虽然痛恨租房的种种不好,但是我也觉得我现在有没有房子无所谓,并不丢面儿,也不难堪。
我妈也不是为了替我憋屈没房,她希望我用自己的房子招待她。
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面子。
我认为,人可以在奋斗的时候时刻不忘这个“大志”,当成一种前进的动力。
而生活,还是要过小生活,还是要知足,才能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