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人一样,没有找到自己之前,一直被困在原生家庭里。最大的真相就是,父母都是对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宣导里,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道,必要遵守的教条,这种孝道与重男轻女密不可分。在这样一种教条之下,那些无法安放的灰暗的感受,几乎成了一切病态心理的根源。
这是《原生家庭:如何修复性格上的缺陷》里的一段描述,作者苏珊•福沃徳定义他们是“有毒”父母的样子。
这些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情感伤害,就像无解的毒素蔓延至孩子的全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愧疚,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这都是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缺失所影响的。
理解完这些内容我很治愈,就像作者帮我把多年郁结的心声发泄了出来。严丝合缝的包裹着自己不受伤害,是自我保护。打开自己,找到自己,需要一个契机,可能这就是疗愈自己最好的机会吧。
2019年4月初我找心理咨询师做了第一次心理咨询。
在咨询师的带领下,怀着好奇紧张的心情,回想起重复了很多次的痛苦画面。我打破了一个碗,从外面进屋的舅舅厌恶地看了一眼。感觉自己做错事了,瘦小又害怕的自己定格在6岁。舅舅脾气暴躁高大又不可靠近,这个印象一直保留到现在。在这个画面中,我储存了对舅舅的愤怒,恨不得他没出现过。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引导我进入自己的潜意识,找到痛苦根源。我感受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我把事情的经过讲了出来。用情绪释放疗法释放了愤怒情绪,改变了创伤记忆认知。等情绪平复之后,用意象对话重建了记忆信念:我想舅舅也有他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和痛苦,才会用那样的眼神看我,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那样伤害到了我。
每个创伤都是一座孤岛,它会整合一个人创伤遭遇、成功、幸福和快乐体验,这是一个生命的发展轨迹。
他不知道,那样的眼神,被我解读成了厌恶的眼神。这个眼神,在以后成长的很多节点都如影随形,它像是提醒自己,我多么不可爱,多么不讨人喜欢。这种自我否定在我的人际交往中,是感受不到愉快的,我小心翼翼。我的性格了又有孤傲的部分,不喜欢卑微的自己,干脆避免与人接触。
在意象对话里,我看到那个瘦弱的自己。有点孤独,有点心疼她。我拉着她的手,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让她跟我一起长大,让她变成现在的我,我变成了她。至此,我终于长大了。这是一段痛苦的心灵探索,自我得到了解脱。
改变开始。
我能感觉到身体在发生一些变化。在疗愈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心情一直处在亢奋状态。我能每天看书半小时,连续1个月不间断。我开始期待与人接触。我的肠胃炎、痔疮已经一个月不发作了,以前是一个星期发作一次。我的胃不再咕咕响。有天刮大风,我竟然担心住的房子会不会塌?觉得自己之前怎会有自杀念头,摇摇头笑了。
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与自我合二为一。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英语考试。因路上车多堵路没有留够上厕所的时间,到考场已经开考了,所以去到考场我就急忙忙地进去了。卷子发下来,不到5分钟。小腹传来一阵阵的痛,感觉要上大号。心想,完蛋了,这一门又要补考了。
我意识身体这个状态,我决定不去对抗它。我用自我关怀的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跟自己说:不要急不要慌,我想肯定是来时太着急了,没有觉察到身体需要疏解的时间。看到卷子很多都不会做的,心理有点排斥是正常的,这是身体的情绪在提醒,我理解的。
感觉情绪没那么着急烦燥了。我把手放在肚子,暗暗地对她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是可不可以等我考完试,再去上厕所?”说完了两次,我明显感觉到肚子没有那么痛了。
最后,我坚持考完了两个小时。
如果我太依赖认知,身体的每一个个体就会被割裂在一个个孤独的世界中。
我是不可能觉察到身体的反应,而我的行为只是脑子指挥我去做的结果。不与自己对抗,而是静观自我关怀。在这个当下,我不是一个人,我是跟身体在一起。在任何时候,身体都不会抛弃我。
当觉察到身体有情绪的时候,与身体取得了链接,倾听身体发出的信息,这是身体的智慧。在这之后,我常常用这个方法让自己在情绪困境中脱困。这是突破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有了初次成长的喜悦,总想要马上拯救苍生万民,这个行为确实可笑。
网上认识的朋友莲花,她说看到我朋友圈发的情绪管理内容很好,想找我聊聊。她不介意我是初学者,我也没有意识到我还在疗愈初期。看到她有难就想帮她把脉,用有限的认知给建议。我跟她聊了一个上午,她说她的童年,她的父母,她的遭遇,她的情绪。
我说,我的感受,我们都在感叹怎么经历这么相同,她能理解我讲的,我也能理解她讲的,真恨不得抱在一起痛痛快快哭一场。
噢噢!我被情绪感染了。
情绪是可以感染别人。情绪感染在大多数时候是非常微妙的,是一种无声无息、无处不在的人际交流。我们彼此传达和接收情绪,在这条心理的暗涌之中,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情绪交流通常很微妙,难以觉察。比如她说父母对她的忽视,令我想起我也有这样被忽略的经历。她说她家重男轻女,我也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下。
这种情绪是怎么传递的?
我们交流时,对方的面部表情、姿势、声调及非言语的情绪形式进行无意识的模仿。通过模仿,将她的情绪在自己身上进行再创作。她在表达愤怒时,我也愤怒。她在表达悲伤时,我更悲伤。在两个互动过程中,情绪传递的方向是从情绪表达更有力的一方传到较为被动的一方。
作为倾诉一方的她在表达情绪传达更强,而作为倾听一方的我在接收感受更弱。弱的一方情绪自然照单全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我刚重建自我,还处在自我虚弱状态。内心非常敏感脆弱,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即情绪活跃度标记)更容易受到激发。
这就是被情绪感染的过程,最后我感冒发烧了一个星期。
人际互动中,不管高兴还是难过,我们与他人身体协调性越强,双方情绪就越相似。你越感到友好、快乐、充满热情,越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跟着你走,那么在人际互动中就会顺利得多。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再给别人咨询,觉得要从事这个行业不容易啊。我很感恩当时的这个挫折给予我的启发,它让我正视自己还需要成长的地方,自己还不够强大,我不需要太急,我给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成长。
我明白,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必须要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才不受伤。
一个完整的人要具备这些条件。
我有坚定自己的立场;我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让恐惧侵扰;我敢跟伤害我的人据理力争;我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会让他人插手;我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我会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不会背叛他人;我是否说实话。
它们反映了我的身份、信念、个体愿意做什么,有什么样的原则,它反映着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要求自我的完整性。
当我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二次心理疗愈来了。
有了第一经验,第二次做心理疗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问题,解读过去我显得轻车熟路。我重建了所有不愉快的信念,我把那些有情绪的画面解读成理性的认知画面。自我疗愈是一个面对过去、不断重复痛苦的过程。心理困扰的累积不能通过一次两次的心理咨询,就彻底康复。我总是要给些耐心和时间给自己。
想见成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人多互动。
我在跟第一个老师学习情绪管理方法时,刚开始很愉快地加入到了她的团队,帮她做社群运营。在慢慢接触的过程中,工作上产生了分歧。她计划要运营一个新的社群,由我来主理。让我写方案招募、运营方案、管理。我把方案弄好了,发给她让她决策。
她迟迟不回复。
我当时的心理是:是不能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说出来就会破坏这段关系,我还怎么跟她继续学习。不敢挑战权威,她是老师有经验说的可能是对的。我当时的情绪是:焦虑、自我价值感低、畏惧权威。
这种状态维持了一周。
后来我们进行了沟通,我把心理的顾虑说了出来。我说:不敢跟她讲真话,是我畏惧权威;自我价值感低,不确定她会怎么评价我。害怕在你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当我把真话讲完后,结果并没有我预料的一样,并没破坏这段关系。说出来后,她没有为难我。那一刻,我冲破了自己的一个信念,不敢处理关系,不敢挑战权威。之后,我对处理关系有了信心,不害怕关系出现的矛盾,敢质疑权威。
再之后,我对自己有新的要求,就离开了这个团队,独自成长。
一个人前行时也傍徨过,害怕过,质疑过。但我也不会退缩,一个人走得远,我要不受固定群体定势思维的影响,必须去接触更多行业的高手,学更多的技术。这也是咨询师必须要走的路。
以前工作遇到问题,追根溯源很容易解决,因为看得见。心灵成长遇到困扰,只能不断往前摸索,没有对错,没有行业标准,只有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
我确定我的感受是愉快的。
我的行为是跟内心一致的。每天看的书是我想看的,每看一本书,就得到一些新的体悟。每帮助到一个人,就让我得到一份成就感。每过的一天,都是我期待的样子。每讲的一句话,都是我的真心话。我知道未来要走到哪里,我要帮助10000人远离情绪困扰,我要写书,我要交价值观一致的朋友,我有能力处理任何的关系,我会让自己衣食无忧按自己的意愿过上想过的生活。最后,我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我想这是我要的幸福!
2020年4月心理咨询成长满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帮助80人远离情绪困扰,参加过疫情公益心理援助5次,分享了15万字的心理干货,看了150本心理相关书籍。
我想对过去的这一年说:你每走一步的都算数,未来可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