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告诉医学生说:月经是生育期妇女重要的生理现象。可能因为其重要,好一些已经经历过月经的女性,对这个生理现象又爱又怕。没有基础医学知识,教科书又太枯燥,于是,闺蜜间讨论,网络上搜索,取其中的负面内容加于自身,认定自己“月经不调”而惶惶不安。于是,医生的诊室里,这类就诊者的诊疗内容,远远超过教科书章节的内容,让观者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
一 群体发病
是日上班,叫了一个门诊号,却一下子进来四个年轻的美女,方寸诊室,一下子被塞满了。其中一个看我我有点蒙圈,微笑解释,“我们四个是好朋友,都要看病,一起挂了你的号。”
四个人长相不同,姓氏不同,一一自报了家门,簇拥在我办公桌前。
“什么问题,一个个来,行吗?”
“医生,我们四个人都看月经不调的。”
我一个个问下来,从周期,经期到月经量及伴随症状,没有发现异常。我把草稿纸上的四组数据放在她们面前,告知我们的初步诊断。
“医生,我们四个四年的室友,不是说在一起生活时间长的人,生理期会同步吗,我们四个一直都不同步,不是有其他疾病吗?”
她们这个年龄问这种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我把四组数据,按时间顺序圈成两色两组,“同色成组,这算很接近的了。”
四个人同时撇嘴,其中一个比划着说,“医生,你这个接近是人为定义的,我和最早的**的时间,你看,她在5号,我就在24号,差20天呢。”
“那你们如何定义这个‘会同步’,如何定义‘一起生活的时间长短’”?
“四年不够长吗?同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相差无几。”
“跟你们聊个番外话题,先告诉我,你们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理科。”应该是感觉我不是在八卦,其中一小姑娘回答了。
“再请教一下,你们是如何建立这个认知的,‘一起生活的人月经会同步’,教科书还是某某人说*度说的?”
“不是教科书,是在*度上看到的,以前也听老年人说过类似的话。”
“好吧,网页上一篇科普最少有几百个字吧,不会只表达了这一个意思吧?”
“但是至少这句话是存在的。”
“我的意思是想请你们一次性把你的问题都说出来,我好集中解答。”
“你怎么知道我们还会有问题?”
“我掐算一次给你们听一下吧,还有生理期出血的问题:谁说谁的多,谁说谁的少,我的没有她的多,她为什么可以那么多,我这么少是不是有什么病。这是一组。第二组问题,她能预知她的月经来,因为她会有肚子不舒服,可是我一点感觉没有,是她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其三,我月经只有三天四天,她月经要一个星期,到底正常月经是几天……”
四张脸都布满崇拜的看着我,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要说话,我还是高深莫测的样子抬手制止了她们,
“你们还想问医生,有什么药或什么方法,把你们的月经调成你们定义的正常,是吗?”
“是的,月经还是我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月经异常的人以后可能不能怀孕,不是吗?”
我看着四张朝气蓬勃的脸,沉吟片刻
“跟你们聊个统计问题,你们耐心点听听,可以吗?”
一间宿舍住着10个女生,半年后调查数据显示,有6个女生的月经时间很接近,就是你们定义的相差无几,所以,表面看,如此结论的“生理周期会同步”是可信的,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的坑,你们能发现吗?
我一边在草稿纸上画着简图,一边提问。
我进入中学后,一直都是数学老师的阴影,无论代数还是几何,无论函数还是三角形,我一直是懵懂混过来的,一出学校就全还回给老师了,惟有这种送分题的统计题,我有点记忆。因为我哥曾经很认真的跟我说,能把这种统计看明白的人,脑子里只少一根筋,心里只缺了一个眼,是奇才。
四个人一样的莫名所以,我不忍心,继续画着
一个自然月是30天或31天,特殊的2月要忽略不计的。女生的生理期允许3-7天,平均数可以设定为5天;10个女生,每个人有5天的出血期,一个自然月中就需要50天来消化,多出的这20天,意味了这个调查结论的成立……
“我明白了,医生,你要告诉我们的是,是因为提高了数量才有了这个结论,可是,我们只有四个人,30大于20的,我们是确实不同步的。”
我刚学医学课本知识的时候,对这种统计题,停留在多拿一分是一分的心态中,医学统计学属选修课程,蒙混可以过关,但记得老师的一句话,课本中的医学统计,不必迷信,不必盲从。一直到穿上白大褂独立工作,某一天接触到这个问题时,才突然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坑,那一天的我已经比今天的她们多活了两岁。
我把他们的生理状况独立出来,把教科书的内容简单画出来,
“医学是以常规定义月经,不会以某个人为模版,而且许可空间很大,甚至允许特殊个体的存在。你们一个个的看,每个人都有正常周期的,是不是?”
她们终于能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