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文字排列的逻辑

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写得有意思。我们来看看它的开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开头很简洁,只有两句话。不仅简洁,而且简练,紧扣文题,开门见山,一点废话也没有。关键词有:“小壁虎”“挣断”“尾巴”。开头先写“遇险”,再写“脱险”。第一句写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的时候,遇到了危险——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第二句写小壁虎“脱险”——挣断尾巴逃走了。这两句话之间是顺承关系的逻辑。

开头给读者的感受是,一紧张一放松。紧张的是“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为它松一口气的是“它挣断尾巴逃走了”。但是“尾巴挣断”了。接着来看: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

这一自然段紧承接上段内容。写出了故事的起因。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开启下文。这两句之间有顺承关系,同时也似有一点因果关系:因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小壁虎想要去借一条尾巴。这就更加紧扣了文题。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这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一段。共有5句话。第一句其实是介绍小壁虎来到的地点:小河边。第二句写小壁虎看到河里的小鱼儿有尾巴。第三、四句是语言对话,先写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接着写小鱼拒绝他的原因——她自己要用呐,她要用尾巴来拨水呢。第五句写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向前爬去。

这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二段。行文结构和上一自然段类似。同时,开头的“小壁虎爬呀爬”又能紧紧衔接上文的“又向前爬去”。因此段落之间的逻辑是紧凑的。第一句仍然先介绍了小壁虎来到的地点:大树上。第二句写小壁虎看到老黄牛的尾巴了。第三四句是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前一句是小壁虎借尾巴,后一句写老黄牛的拒绝。原因是他自己要用尾巴来赶蝇子呢。最后写“小壁虎告别老黄牛,又向前爬去”。接着来看: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这一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燕子借尾巴,行文结构与上文也有点类似(只不过少了“小壁虎告别了小燕子,又向前爬去”。原因是作者不想再写他向其他动物借尾巴了)。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的原因是小燕子要有那个尾巴来掌握方向呢。

最后来看结尾: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全段共有5句话。第一句话紧承上文,写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的心情:“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第二句写小壁虎爬回家里找妈妈。第三句写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第四句写妈妈提示小壁虎“转过身子看看”。第五句写小壁虎转身一看,发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

这篇童话故事是很完整的。按照“遇险挣断尾巴”——“借尾巴”——“长出新尾巴”的逻辑顺序来写作的。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同时,读下来感觉这篇童话故事能给我们大家增加知识。什么知识呢?我们来看看:

“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原来她的尾巴的作用是用来拨水;

“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原来他的尾巴的作用是用来赶蝇子;

“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原来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还有,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他还能够长出新的尾巴。

原来这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告诉我们鱼、牛和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读后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中的奥秘真神奇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排列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