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画风清奇的App可能会颠覆电子书

去年年底,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发起了“图书漂流”活动,在伦敦地铁里丢了100本书。这个“图书漂流”活动迅速在微博上扩散开来,国内演艺界的一些明星,比如黄晓明、徐静蕾、张静初等人,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地铁站和车厢里,发起了一场“丢下自己的书和手写字条”的声势浩大的效仿活动。一瞬间就引爆了中国人的朋友圈。


这款画风清奇的App可能会颠覆电子书_第1张图片
这款画风清奇的App可能会颠覆电子书_第2张图片

                                         图1.各明星地铁藏书活动

但是,热潮之后,我们冷静下来看,活动的效果微乎其微,可以说是非常失败。为什么地铁阅读活动效果不尽人意呢?

有这么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调查者不能在手机上读完超过五分钟的畅销小说。仅仅五分钟,却有2/3的人无法完成阅读,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撇开地铁拥挤、保洁阿姨收走等原因,追根到底,是不是人们对阅读的需求变化了?

伴随着手机阅读、自媒体的发展,“低头族”遍地皆是。碎片化娱乐化占据了人们主流的注意力。或许是大部分人都浮躁,但是“存在即合理”,不可否认人们(尤其是00后“屏一代”)的阅读需求已经在发生改变。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一款席卷海外应用市场的爆款APP,“hooked”的做法貌似满足了新一代人的阅读需求。“hooked”的做法很简单、但也很颠覆——就是一种用对话框的形式来阅读小说的软件。“hooked”一经推出,已经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用户订阅,目前在阅读类应用排名上已经超过了YouTube、Instagram和Snapchat。

“hooked”的读者看到的不再是一篇有场景描述、旁白和对话的标准体小说,而是一篇通过对话框的聊天来呈现情节走向的故事。类似我们使用的短信、微信这样的消息记录。主人公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悬念,为了知道下面他们会说什么就需要不断点击屏幕触发下面的情节。

当然 ,这个平台起初的内容来源于名著、热销书的改编,后来创始人发现这款小说很容易制作,于是,开放了UGC板块,允许了用户自行上传小说,成为了一款社交小说媒体。

它的付费方式很直接——当读者读完一定长度以后,还想继续看下去的话,要么等30分钟,要么就付费。“Hooked”依靠激发阅读兴趣来刺激青少年的付费,售卖电子书;包月包年的订购机制也是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图书卡模式。这也让“Hooked”一开始就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Hooked的火热究竟是戳中参与方的哪些G点?

从阅读者来看,尤其是沉浸在互联网中长大的孩子,第一触点基本都是手机。"游戏化的形式+交互体验+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决定了交互式阅读的受众很年轻,同时也成为青年人阅读的第一步。

从内容创作者来看,对话式的小说体降低了创作门槛,更低的内容成本激发出的创作者生态实现了内容在用户和创作者之间的有效链接。

而在中国,“Hooked ”的追随者众多,如“迷说”“快点阅读”等,我打算从用户和内容两方面去讲一讲“Hooked”模式在本土产品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从阅读者来看,碎片化和娱乐化占据了00后主流的注意力,中碎片化和娱乐化占据了主流注意力,冗长的内容很难让他们继续阅读。于是,有很多不同的应用开始寻求突破。有从阅读载体改变的,kindle等电子书,将人们从厚重的纸质书中解放出来。 有从内容维度上改变的,如通过条漫、短视频、轻小说等形式改变,将人们从冗长文字中解放出来。有从改变阅读习惯的,如社交元素的加入(网易蜗牛的领读人,微信阅读的社交阅读比拼)将人们从“孤独”环境中解放出来;而“Hooked”是从改变阅读方式去满足人们的短时间碎片化阅读需求的。

另一方面,“Hooked ”模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化——备受网络文学热爱。原因在于解决了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解决供给问题?“Hooked ”模式中,对话式内容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对情节、任务塑造要求降低,相比于其他大型网文平台头部作家占大量资源优势而言,“Hooked ”模式的出现给尾部作家提供了低门槛的平台。

第二,如何解决个性化需求问题?其实得益于“交互式体验”, 用户“点触”行为引发的付费模式,可以反向让消费者决定生产者的内容走向,简单来说,平台和作者可以通过用户的点击率、付费意愿去反向了解用户对故事情节的喜好程度,然后根据数据去决定情节走向,甚至是设立情节分支。

这款画风清奇的App可能会颠覆电子书_第3张图片

                                                     图2.投融资速递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款画风清奇的App可能会颠覆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