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带来的虚假优越感中走出

        现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审美的存在和重要。但是,审美却带来了当代社会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就是鄙视链。鄙视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群体鄙视另一个群体,从而形成一个环。比如喜欢听摇滚乐的人瞧不上听流行乐的人,而听爵士乐的人又瞧不上听摇滚乐的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音乐圈,各种各样的圈子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现象。

        鄙视链的背后是一群用审美来获得优越感的人,但事实上,审美不应成为优越感的来源。审美是一种主观的行为,但现实是很多人沉浸在这种优越感中无法自拔。逐渐地,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只会看文艺作品评价的人,因为他不需要再去认真的观看文艺作品,他只要去看关于文艺作品的评价就可以获得优越感。比如我知道了豆瓣排名第一的电影是肖生克的救赎。就算我没看过它,我也有理由对那些没听过肖生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人产生优越感。这个过程中审美已经失去作用了,而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优越感。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终于我麻痹了自己。但是很显然我搞错了一件事,知

道一个电影的名字什么都证明不了。说到底审美不是知识,真正有高低之分的审美一定是蕴藏了知识的,就像我看了一部电影,好的哪,坏在哪。我都能用电影相关的知识说清楚。就算是一件衣服好不好看,其中也是有着颜色搭配,材料剪裁等专业的知识背景的。

    写到这里时,我想起梁文道先生在一千零一夜节目中说的一句话。“觉得别人比自己俗气,总是欣赏着自己其实永远无法企及的深刻,这才是一种媚俗”。这句话给了我思考。拿我自己举例,我喜欢听很多不同类型的歌,曾经我疯狂的去独立小众的乐队的歌。那时我觉得我和周围的人听的都不一样,我是特殊的,很有优越感,甚至觉得自己都变得崇高了起来。觉得周围的人听得东西很俗。但反过来一想,我真的能读懂这些音乐中蕴藏的深刻吗?我想我不能,甚至我失去了对音乐最初的好奇和单纯的喜欢。我已经被审美所带来的的优越感麻痹了,而我也无法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了。

      我们总要从虚假的感受中走出,从而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审美带来的虚假优越感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