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的冲突,不一定要通过沟通来解决,小小的环境调整可能就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排除那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把刀子叉子放到高处,把插座保护起来,给抽屉装上安全锁。这样孩子接触到的东西就都是安全的了,就不用费口舌了。
环境调整的方法有三种:增加、减少和改变。
增加,就是在环境中增加一些东西。
(案例中买了一个可以坐的小鞋架就不用每天要妈妈帮忙系鞋带了;买了一个会跑的小闹钟解决了孩子睡懒觉的习惯)
减少,就是在环境中减少一些东西。
(衣服多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选择。一般来说,孩子一个季节有四五套衣服替换就可以了,东西越多,孩子越选择困难。
孩子在冬天要穿夏天的裙子,很可能是你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孩子看见了就想穿
玩具太多,经常出去就要买玩具,孩子也不知道该玩哪个,而且不能深入专注在一个玩具上)
我的《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一书中专门讲过如何选择玩具和绘本。
改变,就是改变环境
陪伴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你陪着孩子玩;
一种是和孩子一起做事情
一种是同一个空间,你做你的事情,孩子做孩子的事情。
这三种都是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你陪他玩才叫陪伴。
而且孩子也不需要你总是陪着他玩,你一直陪着他,他会形成依赖,一刻都离不开你。可是他的自我又没办法发展,他会有种窒息的感觉,所以会变得又依赖又烦躁。
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三种不同的陪伴方式,这样他既能和你有链接,又能发展自我。
你可以陪孩子玩一些你也感兴趣的游戏,也可以带着孩子是一起做事情。
增加、减少、改变,这三种调整环境的方法是可以协同使用的。
孩子很晚了还不愿意去睡觉,怎么办?
首先,早一点做睡前准备工作。
(晚饭之后,就要准备了。晚上和孩子玩的游戏要轻柔舒缓,这是改变环境的部分。)
其次,增加一些睡前仪式。
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是非常需要也非常喜欢仪式感的。如果每次睡觉前都是一套仪式的话,他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条件反射,仪式一开始就自动跑来了根本不需要你催。
我们经常用的睡前仪式就是点蜡烛+睡前感恩。睡觉前要吹蜡烛,点上蜡烛唱一首感恩歌,每个人都要对家里其他人发肯定性我信息,还要拥抱。孩子特别喜欢,我一说要点蜡烛了,他就赶紧跑去洗漱。我记忆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次是豆豆断奶的时候,那天晚上点蜡烛,豆豆双手合十,说:“妈妈,谢谢你给我喂了三年多neinei,我爱你!”当时,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事实上,这个部分对我个人也是受益匪浅的。之前我们夫妻之间有时会有争吵,还会冷战,可是因为有了睡前感恩,即使冷战也得感谢对方的时候,自然冷不起来了。睡前仪式,这是增加的部分。
再次,睡觉之前会给孩子读绘本或者讲故事。
一般来讲,关灯讲故事,对孩子入睡眠更有帮助,而且让孩子更有想象的空间。有时候读绘本或者读故事会让孩子越读越兴奋“妈妈,再读一本,再读一本”,所以读绘本之类的活动可以改到其他时间。睡前以关灯讲故事作为结束,这是环境的改变。
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尝试改变语调。
要想催眠效果好,每隔几个字就要停顿,同时语调要往下降,而不是往上扬。
养育孩子,父母要淡化自己的存在,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养育孩子。(如果你只是平淡简洁地讲故事呢,孩子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故事上。
没有一个办法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可能这段时间管用,下段时间就不管用了。这也是很正常的。孩子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调整方法。
比如,在豆豆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不喜欢刷牙,当时我给他买了一个电动牙刷,换了他喜欢的牙膏,他就变得喜欢刷牙了。
可是,他七岁的时候,要换牙了,从牙齿松动开始,又不喜欢刷牙了,因为刷牙痛嘛,我们又改成普通牙刷轻柔的刷。
掉牙之前,我给他讲了一个牙仙子的故事。掉牙第二天早上他还收到了牙仙子送给他的礼物:一枚金币和一封信。
牙仙子在信里感谢豆豆把自己的牙齿刷的这么干净,并且希望豆豆能够保持一次刷牙三分钟的习惯。
豆豆特别高兴,反反复复让我帮他念信,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因为刷牙的事情烦恼过。
当然也有可能过一段时间,他又会因为什么原因不刷牙了。这都没有关系,人活着就要流动,就要变化,不要总是说“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过去怎么样不重要,未来如何也不重要,当下这一刻,才是重要的。
作业:
1、看看你家里的冲突,有哪些是可以通过环境调整来改变的。找到了,就动手试试吧
儿子的玩具很多,多了反而不珍惜。还特别喜欢买玩具,虽然现在的玩具是花自己钱买的。我想我应该给儿子商量一下,把玩具分类整理,只留少量玩具在客厅供他玩,其他玩具我们收拾起来。这样家里看上去也会更整洁,玩具的利用率可能也更高
2、在生活中练习聆听及无问题区的我讯息表达
儿子现在脾气更大了,或许和我更包容,接纳他的情绪有关。但也不是总是处理得那么好。上午买完菜回家,他的包子被我扔到提菜的塑料袋里,包子被压了,奶油漏了。儿子为此发脾气,一直在埋怨我。刚开始我还能冷静的解释,后来心理里越来越不满了,进入到战斗模式:"如果你这样,以后你就不要让别人帮你拿任何东西了,这样你就不会去怪别人了。我以后再也不想帮你拿东西了!"儿子才终于闭嘴了。可是我内心却想起了另一个声音。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别人的错误这么计较呢?怨谁呢!这不是以前自己对待儿子的方式吗!!!苦果自尝!如果我不能宽容对待儿子,儿子也学不会宽容对待别人!
这次失败了,下次我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儿子指责抱怨,儿子进入了问题区,我的关注点放在了儿子的抱怨上,却独独忘了在那刻儿子是需要被倾听的。儿子在问题区时,我的解释就是绊脚石,儿子根本听不进去。他的大脑已经被情绪怪兽控制住了,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不过是在发泄情绪,如果我一开始就能看见他的情绪会怎么样?毕竟刚开始我的情绪还是平和的,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改变这个事的走向的。我可以这样做,"宝贝心爱包子的奶油漏了,看起来真是非常生气呢。对不起宝贝,妈妈没有料到包子被压了。"如果我承接不了儿子的指责时,我应该勇敢的去表达,"儿子,你那样说话,妈妈真的好难过,特别伤心。妈妈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欢你这样的说话方式。"
看来处在问题区时我的真实表达自我的能力还是短板,还得多多锻炼。
3、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感悟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灵活解决自己的烦恼。关注当下此刻的孩子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