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有少年时》——李浩源

阅读时间:2021-02~04

读书笔记|《曾有少年时》——李浩源_第1张图片
《曾有少年时》李浩源,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12

李浩源,让我记忆尤深的是《今人心动的offer》中的一个场景。

一同事问他,两人合作又竞争,如何平衡各中关系?他答,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最重要,而两人所比的是各自在努力后的个人风格,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如此,深得我心。

看到这本书,一时间觉得,少年人写少年事,应当如此。


陈子昂,那个一掷千金赢来广告效应而扬名的富二代少年,意气风发。得了则天皇帝的赏识,青年得志。可是大唐的衰败不可逆,他因武则天的掌权而青年得志,又因武氏朝廷的衰败而中年失意,最终丧生狱中。如此得知,你才体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怆。

韦应物,一个让人羡艳的纨绔子弟,出生高贵有又意气,到他后来漂泊的一生,每个时刻的兢兢业业,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慢慢又稳妥地走到了高官的位置。妻子亡故,身体孱弱,平淡又不凡的一生。而这一生被白居易记住了,他以诗词的方式来悼念这个令人难忘的人物。

一开始以为《曾有少年时》是描述大唐少年意气风发的状态。可当读到这篇,我才发现书名的重点不是“少年”,而是“曾有”。那时,大家都老了啊。是从一个心如枯木的老人回望少年时刻,那是一种思恋,和对现状的遗憾。

张九龄,仕途顺利的他,对恩师和皇帝用心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以前人为戒,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就算后期帝王与他的建议相悖,也不过是被罢官。地位依旧,唐玄宗依旧记得他的好。他的运气不错,也不只是运气。没有其他历史人物的郁郁不得志,张九龄十分稳妥,而这份稳妥十分难得。岔开话题,“中庸”这个词看似简单,却十分难做,我们可能极尽全力,才能让自己全须全尾地存在着。

高适,拼不了爹的他希望能被别人赏识,继而为皇帝做事,是一个漫长尔艰巨的过程。他找了许多地方引荐自己,但是无门。期间也有好友,如李白杜甫,三人曾去寻仙访道。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他投在哥舒翰门下,继而官职越来越大,却与之前的老友分道扬镳。我不太理解,这种戛然而止的诀别是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很怅然,世事易变,世人易变,只剩下唏嘘。

薛涛,独一无二的女校书郎。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女子,很难不倚靠男子独自成就,在薛涛的世界里,有韦皋、元稹、武元衡,他们人生不可避免地与之重叠迸发出色彩,薛涛亦如是。不同与前几个篇章,编者以观察的角度去想象那个时代的“孔雀”,想象她的诗篇、她的爱情。她被动地遇到接受一个又一个人,才思敏捷又蕙质兰心地做出那些迎来送往的诗篇和言辞。如此,困于一隅又能够稳妥地走过这一辈子,这是真正的惊才绝艳。

李贺,一腔热忱,把所有的热情放置于诗赋,描绘出自己的憧憬和想象。虽然有不少不得志的牢骚,但仍然让后人赞叹他所有诗词世界里的流光瑰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们所看到的,不知是如实还是梦幻。

温庭筠,风流浪荡、卓然才情的弄潮儿。能浪一辈子,从一而终又或是不得不的炽烈和不羁,又冷暖自知。这么浪漫的人儿,我忽然就挺喜欢的。

李昂,当书生意气的他被推上帝王之位,本欲做一个尧舜般的帝王,极尽努力地学习帝王之道,缺没有帝王之才,又掌控不了自己皇位的五步之内,就注定傀儡的结局。

罗隐,十举不中,在漫长的考试中没有放弃为官为民的初心,一直致力于为朝廷征战那些微末的不起作用的努力,最终以“贬官”的方式获得了官职,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批评和谏言。他一身执着于理想奔走于现实,变成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光点。

韦庄,一朝宰相和歌伎浣花、皇帝王建和《秦妇吟》的故事,到底这幕后的情感与欲求如何,是皇帝多人爱妾,还是政治敏感,只能留给后人揣测唏嘘了。

敦煌篇里,我有新鲜感的是学堂歪诗,你仿佛近距离地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少年们,肆意地张扬和浪费着自己的清楚,伴随着街市的热闹和阳光下的尘埃,让人恍若真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曾有少年时》——李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