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消费决策逻辑:为什么要买Ipad?


思考消费决策逻辑:为什么要买Ipad?_第1张图片

我从来没想过要买一个Ipad!

不仅贵,而且需求不大,要来干嘛——这就是我不买Ipad的理由。之前老爸在买Ipad的时候,他问我是否也需要一个,我拒绝了,觉得那玩意只会让我分心。而前几周,海思也询问我,是否需要购买Ipad,当时我也觉得需求不大,回绝了。

但今天我竟然迫切想要买一个Ipad,而相隔时间不过才十来天,对于决策的360°转变,让我非常感兴趣——我为什么会这样决定——于是打算记录分析。

一、产品印象

苹果的产品我只用过老爸的Ipad,但没有把玩研究,停留在“摸过”的程度:老爸有哪些功能不会,我就帮他操作解决。另外,偶尔看到朋友玩Ipad,展示操作界面,觉得跟其他平板没啥区别,也就没留意。所以,这款产品到底好不好用,我没有实际的操作体验。

二、用户影响

对苹果的认知,更多是受身边人的影响。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用了苹果的产品,你就不想用其他牌子的了。理由很简单:IOS系统稳定,操作人性化,而且不像windows有垃圾信息的干扰。

我没有操作过苹果产品,但对于现在用的宏基电脑和小米手机,越用越慢,而且垃圾信息太多,导致注意力经常被分散,影响工作效率,这让我难以忍受,想要换掉他们。

三、用户需求

能让我在决策上有很大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

1.精力管理

上面提到的系统慢,垃圾信息多,这造成工作中经常被分散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差。所以,我希望有一款系统稳定,能长久保持快速运转和切换,同时能帮助我屏蔽各种垃圾信息的系统。

2.整理需求

去年读了226本书,大约买了近300本书,而今年计划要读300本,至少也要买350本书。设想一下,350本书要占用多少储物空间?对于读书少的人来说,350本书很难想象到底有多少。那么换一种角度来看,你愿意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子,拿来做一个储物间吗?为何不把空间腾出来,给自己腾出一个宽敞舒心的环境呢?

而且,整理书籍也需要花费时间。除了要清扫书籍的灰尘,还要定期清理不再读的书籍。这其实很花精力,也很麻烦。如果书籍不定期清理,囤放久了,既影响心情(不主动清理,心理会堵得慌),同时也会影响阅读速度(看到那么多书要读,压力大,就不想读)。

另外,今年要跟女票一起住,家里会无形间增加许多东西,如果两个人空间不够,势必会发生争执。比如女票没有地方放东西,就会随处乱放,我看到会心烦,这多少会影响两个人的交流,所以买太多书也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

3.阅读需求

以前买书是几天内就到手,但这会产生一个问题:错过了阅读的兴奋期,读书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等到书到手了,就不怎么想读了。但如果能想读就立马能读到,这其实非常爽。

虽然立即下单,可能会导致冲动消费,买到一些不需要读的书,不过这不是我所关注的点,我更关注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买Ipad是为了阅读,这看起来是多么正经却又多么荒谬的理由,因为大多数人买Ipad是为了娱乐,即便最初冲着学习而去,最终也可能被Ipad丰富的娱乐所诱惑。这会存在风险,不过我把它当做一种尝鲜行为,去接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四、消费能力

买Ipad是为了从纸质阅读转成电子阅读,这大概需要花费的成本是:

1)金钱成本:

6800元=Ipad&硬件3000+亚马逊会员300+电子书1500+纸质书2000。而2017年买书花了8336元,如果要读300本书,至少需要10000元,这无形间节省了3000多元。

2)时间成本:

学习使用系统;

培养电子阅读的习惯;

建立电子阅读的学习系统(阅读+做笔记+整理笔记)。

对于这部分反正都是要做的,所以不会额外增加太多的时间成本。

3000元的消费,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压力不会太大,而且这笔钱是出自每月阅读支出,在今年的消费预算内,因此我才会毫不犹豫地要去买Ipad。而买Ipad背后的动机是,从纸质化阅读转变为电子化阅读,减少整理的麻烦,腾出空间,改善居住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消费决策逻辑:为什么要买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