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该“人走茶凉”》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单田芳,1934年12月14日出生于辽宁营口的一个曲艺世家,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隋唐演义》、《天京血泪》、《水浒外传》和《大明英烈》等。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

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

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走好。

久仰单田芳老爷子大名,可惜没接触过他的作品,晚上一定找来听听。

要说起最早启发我对相声艺术喜好的,是童年时看的一档央视栏目:快乐驿站。

不敢吹嘘自己了解深,一来是口味比较挑剔,二来个人偏好这臭毛病太严重。

听过那么一些名家大类的相声段子,后来就死啃马三立和刘宝瑞了,侯宝林我也爱,郭启儒郭全宝也不错,总之就是认准了这几个名字这几口嗓子,其他人都懒得待见了。

单老爷子是说评书的,都是长篇幅,没听过也不好评价,不晓得比起讲单口相声时的刘宝瑞怎样(没有恶意)。实在太喜欢刘宝瑞的单口了,斗法、官场斗、黄半仙、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等无一不是精品,可惜刘老先生也去得早,官场斗再也没能有个完结,跟没有完本的红楼梦一样,让我至今耿耿于怀。

我听相声,一是听故事听段子,二是听个口齿爽利,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对于相声演员的偏好,就是耳朵对他们声音的一种绝对反应。

一个南方姑娘,喜欢相声很稀奇吗?一点也不。真正的艺术无地域之分,它受不受众,其实就是了解和不了解它的人的囊括。

相对于相声,小品对我的吸引就小一些,其中欣赏的来的,也就是赵本山、范伟、宋丹丹合作的这些作品。还有其他的,上海的海派清口周立波、香港的栋笃秀黄子华、海外的脱口秀黄西,大致也看过。

一部大热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让很多人了解到了海外发达的脱口秀文化。这种形式的文化在国内有对应,不过不叫脱口秀,是地地道道的传统相声。脱口秀在海外经久不衰,而我们的传统相声却已经走到了失传的尴尬境地,真的不平。

黄西说,国内的大环境限制了他的发展。的确,在国内你不能拿政治当玩笑,也不能将荤段子摆在台面上讲,没有海外那种看似不受管制的氛围,但在我们国内,讲好一个段子,抖好一个包袱,真的是一定非要拿政治和色情为噱头吗?

再者说,马三立的开会迷、候宝林郭启儒的离婚前奏曲、刘宝瑞的知县见巡抚等等,也是既逗乐又讽刺社会现实的作品。脱口秀是西方的形式,在国内的含蓄文化中一定会受限制,传统相声则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所以受不受限,还是看各自文化环境的。

当下相声和小品的发展现状,无论质量还是内在意义,都大失水准。为了逗乐而逗乐硬抛的包袱,显得那么刻意,为了制造笑料的夸张表演,又显得那么媚俗。写本子的人不行了,表演本子的人,也不行了,所以真正的观众,也都失望了。

也许演艺界的整个趋势都是如此。我不大关注现下的相声小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表演者太过暴露于人前,也就是曝光过度。频频的露面,绯闻丑闻缠身,消耗了观众眼中他们的神秘度,也消耗了他们对各自事业的专注度,所以他们在作品中分散了精力,观众也难以投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最后,希望真正的艺术能够有所传承,发扬光大,而不是随着一个个老艺术家的离世消逝人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不该“人走茶凉”》)